房產稅就是個傳說?
傳聞中的房產稅能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依賴癥,還是僅僅使得中國樓市再壓了一副重擔?
責任編輯:李梁 郭力 馬昌博 實習生 胡嘉欣
傳聞中的房產稅真的能打壓高房價,讓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依賴癥,還是僅僅使得本已稅負沉重的中國樓市再壓了一副重擔?
進入6月,征收房產稅的傳言已然漫天飛舞。在一輪又一輪的地產新政出臺后,中國樓市仰首等待的最后一只靴子是房產稅。
開征房產稅的端倪首次出現在國務院4月17日發布的新版國十條中。在這份旨在調控高房價的文件中提到,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稅收政策”。
自此,房產稅被部分媒體理解為打壓高房價的終極秘器而大加贊譽。部委官員、地方政府官員、研究人員開始出面發言,傳遞著難辨真偽的各種消息。關于是否該征房產稅的爭議也此起彼伏。
地方政府對開征房產稅的濃厚興趣尤為令人驚異。5月12日,上海市政府將在當月公布房產稅征收辦法細則的消息在媒體發布,似乎宣示著開征房產稅已從傳言變成現實。
5月31日,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到“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幾乎各大媒體都將這一消息列為頭條新聞,視之為房產稅即將開征的預示。這樣一句簡單的官話,竟使當天國內A股市場的地產股大幅跳水。
6月2日,發改委體制改革司一位副司長在一次新聞通氣會上再次表示,上海正在醞釀試點,整個國家層面還在研究,時間表他并不掌握。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是鼓勵地方試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種關于房產稅的聲音中,沒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發言。只是有專家對媒體透露,財政部有關擴大房產稅征稅范圍的方案早已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但何時批準卻難以確定。
所謂“擴大房產稅征稅范圍”的意思是,房產稅并不是新東西,其實自1986年開始在中國即已有之,只不過,過去的房產稅指的是對營業性住房征稅,現在,則要將所有的商品房納入征收范圍。
盡管房產稅的開征被各方寄予了不同的期望,但對擁有房產的普通百姓來說,無非是多加了一道稅。而中國稅負之沉重早已為人所熟知,國稅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稅收收入已超6萬億元,而在1998年,這個數字僅為8656.6億元。在美國《福布斯》雜志去年推出的2009年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上,中國內地緊隨法國之后,位列第二。
物業稅:空轉7年,一頭霧水
7年前,中央第一次提出將來要開征“物業稅”。當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表述是“在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財政部則把“物業稅”列入中國下一步稅制改革的七大方面之一。
這里所說的“物業稅”,就是如今被議論不休的“房產稅”。綜合官方的各種解釋,它們的內涵一致,都是對房產的保有環節進行征稅。
當時,“物業稅”的提出,甚至沒有引起多少媒體的關注,更不要說跟房價相聯系了。當時的房地產市場不過是剛剛有了熱氣。
7年前,財政部和國稅總局開始陸續在十個城市試點“物業稅”模擬評稅,最早進入計劃名單的是北京,遼寧、江蘇、深圳、寧夏、重慶這5個省市緊隨其后,2007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