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0年】高考制度仍需一次深刻的變革
楊東平
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回答的,是中國自己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現代的教育哲學和教育理想究竟是什么?
在高考30年這場季候性的懷舊里,北京理工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楊東平有些遲鈍。從2004年開始,年年都是各種主題的教育紀念年,老是別著脖頸回望,難免僵硬酸痛。所以“還不如想想怎么改”,作為一個浸淫教育研究26年的學者,他更希望大家能夠認清前面的路。
他主持的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一個從事教育研究的NGO)經過幾年的調研,即將推出民間版的《中國教改方案》,其中不乏對高考歷史沿革和現狀的梳理,更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膽構想。
高考三十年幾經周折
人物周刊:您怎么評價30年前恢復高考這件大事?
楊東平:我稱它是一次“沒有完成的撥亂反正”。它只是恢復了常識:要重視教育、發展教育,但沒有思考面向未來的、新的、好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
80年代教育界有個術語叫“片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