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紀念專題】都寫好了,照著演就行了——《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

有研究者認為,《四世同堂》不便出版是老舍一直拒絕出版自己全集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常仙鶴 徐清清 趙大偉

《四世同堂》創作于1940年代,直到1980年代才第一次出了有刪節的全本。有研究者認為,《四世同堂》不便出版是老舍一直拒絕出版自己全集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都好,只是缺少自衛的刺”

1941年末的一天,燕京大學國文系研究生王世襄從燕園回家,西直門甕城是必過的一道關卡。

王先生會玩,對古今中外的昆蟲分類都有研究,他自己種葫蘆,刻了很多蛐蛐罐。這天進城,王先生把一個蛐蛐罐揣在胸口,棉袍被支得老高。

你的,什么的干活?日本人一看,刺刀就抵上了王世襄的胸口:

王世襄伸手想掏蛐蛐罐,“呼啦”圍上來一群日本兵,槍都上了栓。

這是蟈蟈兒,alittleinsect……王世襄解釋,日本人哪里懂英文,只如臨大敵地盯著王世襄的胸口。

幾分鐘過后,一個膽大的日本兵上前,“嘩”地把王世襄的棉袍撕開,衣兜里的大小錢掉了一地。蛐蛐罐也應聲而落。刺刀立刻把那枚刻著花草的小葫蘆圍個密不透風。

日本人讓王世襄把小葫蘆撿起來,還是問:“什么的干活?”

王世襄只好繼續對牛彈琴:“蟈蟈兒,蟈蟈兒……”還沒說完,嘴巴已經扇到他臉上。蟈蟈罐又掉了,還在地上蹦了兩下。

日本人看出門道,東西很輕,不像武器,便命令王世襄把蟈蟈罐撿起來。膽大的日本兵把蟈蟈罐的蓋拽開,探著腦袋往里看。門一開,里面那只綠油油的小蟲子倏地跳走了。

“給我心疼得喲……”四十多年后,王世襄向林汝為回憶這段經歷,還在嘬牙花子。當時,林汝為正籌拍電視劇《四世同堂》。王世襄是林汝為父親林子明在燕京大學的校友,知道林汝為要拍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王世襄有一肚子話要講。

王世襄的故事讓林汝為想起老舍筆下那些在殘酷的境遇里,仍然知里知表,愛生活、愛自由的北平人:祁家院子里的菊花、石榴、棗樹、八月節的兔兒爺;錢詩人自釀的茵陳酒;票友小文夫婦在絲竹悠揚中拋灑一腔熱血……

“老舍先生在書里寫了:玫瑰的智慧不僅在于它有色有香,而也在于它有刺!刺與香美的聯合才會使玫瑰安全,久遠,繁榮!中國人都好,只是缺少自衛的刺!”老舍總結的國民性讓林汝為深深服膺。

1941年12月,燕園里的孩子還在盼望圣誕節到來,去校長司徒雷登家看卓別林的電影,太平洋戰爭突然爆發。一夜之間,燕園的門崗全換上了日本人。

這天,林汝為兄妹放學回家,街上穿黑大褂的人特別多。還沒到家門口,就看見鄰居沈教授的廚子五花大綁,臉刷白,正往林家的門檻里邁。屋里,林汝為的父親林子明正在家里為沈教授畫像。最后一筆顏料未干,林子明和沈教授已經被捆起來。幾分鐘之后,他們的好朋友、燕大歷史系教授聶崇岐也給抓了出來,聶教授穿著拖鞋、睡衣,聶家桌上放著一盤西紅柿,日本兵拿起來就吃,吃了一半的果子,滿院子亂扔,到處流淌著紅色的漿汁——那是林汝為對“淪陷”最早的直觀記憶。

《四世同堂》先后兩次被搬上電視屏幕,這是2007年新版《四世同堂》中的全家福,它在推出后遭到了質疑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圖)

丁聰為小說《四世同堂》繪制插圖二十余幅,在眾多老舍出版物中,插圖本《四世同堂》是最受歡迎的。 (丁聰/圖)

丁聰為小說《四世同堂》繪制插圖二十余幅,在眾多老舍出版物中,插圖本《四世同堂》是最受歡迎的。 (丁聰/圖)

丁聰為小說《四世同堂》繪制插圖二十余幅,在眾多老舍出版物中,插圖本《四世同堂》是最受歡迎的。 (丁聰/圖)

編全集,算總賬

1970年代末,林汝為從工作單位長春電影制片廠回京探親,卻發現公公、婆婆一人捧著一本書,成天看,顧不上理人。

&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