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市長,拆遷有理?規劃城市,規劃政績?
市長耿彥波在大同的所作所為被視為一場賭博,“不干也是死,下點猛藥吃不好也是死,但吃好了就可能起死回生?!?br />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市長耿彥波在大同的所作所為被視為一場賭博,“不干也是死,下點猛藥吃不好也是死,但吃好了就可能起死回生。”
這服猛藥,除了浩瀚的拆遷,還有強力的規劃,無不寫滿爭議,又不乏爛尾隱憂。
鋪開如此大的城建攤子,大同人擔心,市長調任,工程爛尾,耿彥波在擔心什么? (資料圖片/圖)
仰視侵略者遺產
“一個侵略國,居然能站在這么一個高度對大同的長遠未來進行規劃”
誰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珍視一份侵略者留下來的遺產,并且不遠千里,,遠赴東瀛?2009年底,正在給大同設計大劇院的日本專家告訴市長耿彥波,日本侵華期間曾為大同做過系統的城市規劃,耿彥波很感興趣,借著去日本大牟田市訪問的機會,在日本國立圖書館找到了這份泛黃的圖紙,“專業性、超前性令人驚嘆,惟一的缺陷是對人口沒有現在的遠見。”
日本設計者當年寫道:“對如此貴重的文化遺產進行適當的保護是我們的文化使命……避開古城,在城外建設新城。”耿彥波忍不住感慨:“一個侵略國,居然能站在這么一個高度對大同的長遠未來進行規劃,我不得不仰視這個民族在城市規劃上的專業精神。”
現在,這份沾滿歷史血淚的舊規劃被視為大同歷史上的“大事件”,放在了城市規劃展覽館里大同規劃史的最前面,“它的層次比我們過去的規劃要高得多”。
這個細節波瀾不興,亦幾乎無人問津,而惟獨市長引為久違的共鳴。
城市規劃首要在于科學性。當年的日本規劃中,大同工業都市的布局在十里河以南,距離古城至少十公里以上,一個頗有預見的距離,而如今,正因為前些年電廠被建在了城市周邊,大同發展空間極大受阻。
類似不尊重規劃的教訓還有,一條高速公路選線恰好壓過文贏湖邊,而文贏湖周邊是御東新區的黃金地段,最后的代價是政府再花5億元來實施改線,最終釋放出了近7000畝的黃金土地。
保護古城的口號,大同亦喊了多年,但越保護,越衰破,新開工的房地產項目甚至就建在了古城墻上。而規劃中的新區,仍未能有效地控制,反而把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放在了那里。
這些教訓現在成為耿彥波強調“拆遷有理”的論據,“拆遷就是糾正過去錯誤的規劃”,“耿拆拆”、“耿指倒”(一指就倒)由此得名。城區區長祁雪峰說,光城區(大同的一個區)在兩年多時間內,就共計拆遷超過一萬五千戶。
官場最忌朝令夕改,但又總是,十個縣官,十個現管。大同在2006年編修的城市規劃獲批還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