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相冊

韓琳
法國駐滬領事館城市規劃合作專員
Le centre d’affaires de la Défense (ou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situé à l’ouest de la ville de Paris et lancé il y a 50 ans, est aujourd’hui le premier centre d’affaire d’Europe par l’étendue de son marché de bureau : 3 millions de m2. Pour autant, hormis sa position sur l’axe historique Louvre-Tuilerie-Concorde-Champs Elysées-Arc de Triomphe, rien ne prédisposait le Rond Point de la Défense à accueillir le futur quartier d’affaires. Ce CBD se transforme en véritable laboratoire d’urbanisme et architecture, mêlant prouesse architecturale des premiers gratte-ciel, innovation de l’aménagement d’ensemble via un urbanisme sur dalle, accessibilité multimodale, commerces et services diversifiés, délocalisation des services publics du ministère de l’équipement (MEEDEM) pour devenir le symbole du grand projet urbain à la fran?aise.

張鴻雁教授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城市現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專家,《中國名城》雜志主編
1954年生,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院副院長等職?,F任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城市現代化研究基地主任和首席專家?!吨袊恰冯s志主編。
1985年負笈游學江南,在華東師范大學攻讀先秦城市史,并于1988年獲得博士學位。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城市經濟學、城市規劃定位與概念設計、城市社會學、城市化與城市發展戰略、城市文化資本理論、城市產業空間結構與創新、企業策劃與企業戰略運作及企業營銷實務等方面的研究。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城市社會學、城市化與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經濟與房地產、當代社區理論、城市文化資本論、城市經濟史、先秦史、中西城市文化比較、城市發展定位與城市概念設計、企業策劃與企業發展實務、企業文化創新與企業形象(CIS)設計、城市與企業危機控制與管理、企業贏利模式與區域市場營銷管理等。
在《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管理科學》、《城市問題》、等幾十家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60余篇。出版各種學術專著17部,主要有《春秋戰國城市經濟發展史論》(1988)、《侵入與接替—城市社會結構變遷新論》(2000)、《循環型城市社會發展模式》(2006)、《城市定位論》(2008)、《城市文化資本論》(2010)等。主編叢書多套,主要有《城市化理論重構與城市遠見叢書》、《中外城市發展比較研究叢書》、《城市前沿科學叢書》等。
在多年的城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與觀點,如首次提出了“城市文化資本理論”、“循環社會型城市發展模式理論”等?,F任中國城市社會學會副會長、江蘇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等職。創辦并主編《中國城市評論》和《中國房地產評論》學術刊物。先后獲得多項國冢及省部級科研項目,主要有城市發展戰略與城市社會學(國家985項目)、 城市化理論重構與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吳志強
2010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國際建協(UIA)建筑教育委員會終身委員;第八屆亞洲規劃院校聯合會議(APSA)主席。 研究方向為城市發展理論與政策研究、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理論。著有《Globalisierung der Grossstaedte um die Jahrtausendwende(千年紀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城郭九潭》、《城市規劃原理、《機遇與挑戰—面對21世紀的城市規劃》、《中國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城市規劃與城市管理》(中國市長培訓中心教材)、《 Schanghai - eine Stadt als Global Player (上海走向全球城)》等。

吳建民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國際展覽局主席。
1959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從22歲起,吳建民就進入外交界。他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后,他躋身常駐聯合國的第一批工作人員之列。1991年—1994年,他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發言人。之后,他相繼擔任駐荷蘭與瑞士大使。1998年—2003年,他被任命為駐法國大使,回國后,吳建民擔任中國外交學院院長。2003年12月,他又當選為國際展覽局主席,這是第一位中國人、第一位亞洲人、第一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士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在外交戰線上工作多年,學識淵博,溫文爾雅,素質修養極高,尤其善于交流溝通。他堅持不懈地利用一切機會和方法,以外國人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把中國這個千年文明古國推介給國外,為中國的外交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曾任中國駐法國大使,現任國際展覽局主席、外交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等。著有《外交與國際關系——吳建民的看法與思考》、《交流學十四講》、《在法國的外交生涯》等。

陳衛星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世紀70年代曾在中國甘肅省插隊,1982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研究生。1988年被國家教委公派赴法國留學,師從法國當代傳播學奠基人貝爾納•米耶熱教授,在法國斯湯達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三大學)獲得信息傳播學博士學位,曾主編法國巴黎《歐中經貿》雜志。1997年回國任教,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傳播客座教授,2009-2010年歐盟高校聯合體伊拉斯莫斯世界項目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傳播學理論、國際傳播及媒介文化研究。代表性論著有專著《傳播的觀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2008年);《以傳播的名義》,(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譯著《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2005年);編著《網絡傳播與社會發展》(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全球化背景下的廣播電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年);《國際關系與全球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在探討傳播學與中國社會的互動關系之外,也關注視覺文化中的傳播問題。

曲喆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中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中糧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6年畢業于上海外貿大學,其后畢業于中歐國際管理學院,獲得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6年加入中糧集團,在對外貿易、企業管理及投資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并曾在北美洲工作多年?,F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糧集團下屬中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曲喆先生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使中糧集團旗下的“長城”葡萄酒、“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品牌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并穩居“中國品牌500強”之列。其中,“長城”葡萄酒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葡萄酒獨家供應商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葡萄酒;“福臨門”食用油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食用油。曲喆先生因其在行業的影響力,曾在2007年獲得“中國食品行業10大影響力領袖”稱號。作為國內食品飲料界的領軍人物,曲喆先生將“品牌塑造、渠道掌控、產品創新”作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著力點,把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在旗下的酒類、飲料、廚房食品、休閑食品的基礎上,發展成為擁有市場領導地位、最具價值的品牌食品消費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