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眾的不滿才是中國的挑戰
"中外關系受挫折時,并非是某屆政府或政客故意要與中國過不去,""相反,對中國的 “誤解”,根深蒂固地存在在外國民眾之中"
中外關系受挫折時,并非是某屆政府或政客故意要與中國過不去,
相反,對中國的 “誤解”,根深蒂固地存在在外國民眾之中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通訊手段的更新,網路的蓬勃興起,不管采用怎樣的政治體制,怎樣的選舉體制,民意對國家政策的影響日趨深化,執政者對民意的反饋程度也越來越敏感。這種深刻的變化也體現在中國政治的日常生活當中。舉例而言,兩個月前的青海地震、玉樹受災,雖然地震的規模和災難的程度不如四川汶川,北京也婉轉拒絕境外援助,但在國內,這仍然是民眾關心的頭等大事,為此,胡錦濤主席提前結束相當重要的金磚四國高峰會,回國指揮災后重建,溫家寶總理則押后已經排定的外訪任務,以最快速度趕到災區視察。
這就改變了以往的內政外交思維。在過去,發生類似事件,中國的思維方式是堅持既定的外交活動,“化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