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垃圾迷城

橫跨三千多米的巨大垃圾場中,各色人編織成環環相扣的經濟鏈條,利益背后輪番上演著世俗的悲喜劇

責任編輯:李楠 梁偉馳

繼觸目驚心、反響強烈的《垃圾圍城》之后,本報繼續獨家推出其姊妹篇《垃圾迷城》,橫跨三千多米的巨大垃圾場中,各色人編織成環環相扣的經濟鏈條,利益背后輪番上演著世俗的悲喜劇。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京城近郊,2013年世界園林博覽會的未來舉辦地。

你從這組照片里看到的這座垃圾場,位于北京城西側,盧溝橋以北鷹山以南的永定河西岸。2009年4月我第一次到這里的時候,是一個陰雨天,我在里面轉得暈頭轉向,竟然無法識別來時之路——從盧溝橋到鷹山三千多米的橫徑讓人一眼望不到邊。身處其中放眼四望,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拾荒者的簡陋窩棚,猶如一座巨大的迷城。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供應城市的建設,整個永定河流域大量的砂石被采掘,采掘砂石所形成的大坑便用來回填這座城市產生的垃圾,連續十幾年的瘋狂填埋,使這里成為北京最大的建筑垃圾消納場。自然為城市貢獻了資源,城市將垃圾返還給自然,這不對等的交換戲劇性地發生在同一地點。

當我站在大坑的邊緣向坑下張望,幾十米的深度令人暈眩。而在陡峭的坡面上,眾多的拾荒者卻如同矯健的山羊一般上下穿梭。

高峰時期,這里聚集了兩千多名來自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農民。他們用垃圾中撿來的材料就地建造窩棚集中居住,冬天撿些木柴燒火取暖,夏天則只能忍受烈日的暴曬,因為這里沒有一棵樹,沒有一點陰涼。然而,無論嚴冬酷夏,這里的生活場景一直熱鬧非凡——每天幾百輛次的大卡車源源不斷地從城里拉來垃圾,拾荒者們在漫天的塵土中蜂擁而上,哄搶著一切可利用的物什。女人們拿著鉤子撿拾小件,男人們則赤膊掄著大錘砸取混凝土中的鋼筋。大人們在垃圾中揮汗如雨,孩子們則在垃圾場上奔跑嬉戲。商販們在路邊兜售蔬菜瓜果,年邁的老太太則在窩棚里燒火做飯。

在這一片混亂當中,所有的人都各有所屬而且等級分明。把持這座垃圾場的是四川人,大多來自文安縣,他們在大坑上面有固定的撿拾場所,而來自安徽和河南的拾荒者則更像是游擊隊員,他們只能在坑下從四川人撿拾過的垃圾中再做挑選,所以他們被稱作“下坑的”。“上坑的”和“下坑的”彼此不越界。四川人占領了所有的房屋,安徽和河南人只能在垃圾場邊上租住“老板”建造的板房,每一小間月租120元。

把持垃圾場的四川人,也是分級而治。最底層的拾荒者大致是第五層,他們上面是以每米每月100元的費用承包十幾二十米傾倒線的“四老板”,“四老板”通常也要與雇請的四五名拾荒者一起干活,但他會從雇請的拾荒者所有收益中抽取七成,以支付承包的費用,同時,他負責進城聯系垃圾車——有沒有車來,是有沒有活干的關鍵。“四老板”上面的“三老板”承包幾百米的傾倒線,他們不用動手干活,僅僅是負責轄區管理。他們有小轎車,大多穿著干凈的衣服成天打著麻將。“二老板”們則承包整個場地,他們聯手以每年一千多萬元的價錢從“大老板”手里承包下整個的垃圾場。“二老板”們除了從“三老板”們手里收取租金,幾乎不會出現在垃圾場上。而最頂端的“大老板”,除了每年收取巨額的租金外,還在垃圾場的四個入口對每輛前來傾倒垃圾的大卡車收取20元的費用,一年下來就有幾百萬的收益。

除了少數的“老板”們,垃圾迷城的城民生活貧苦。在垃圾場上撿到一大截鋼筋,就足以令他們高興一整天。相對于物質的貧乏,他們之間的情感聯系卻非常緊密。他們大多是老鄉,不少還是親屬關系,一遇到事情能立刻相互幫忙。比如誰家要蓋房子,盡管是很簡陋的窩棚,大家也是一起動手,不求回報。當然,這份工危險系數很高:一位河南籍婦女在坑下勞動時被上面滾落的石塊砸得頭破血流,住院花了一萬多塊錢,錢都是老鄉們一百兩百湊起來的;還有一位四川籍老人,不慎滾落坑下,因而喪生;還有一次大雨過后,垃圾的坡面塌方埋了兩個年輕人……

在這里我曾遇到過一個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一些好心的攝影人了解情況后為他捐款,最后北京武警總醫院為他做了手術。

盡管這件事對我這個長期關注者是一絲安慰,但我知道,對他們來說,我畢竟是一個旁觀者,就像所有看到這些圖片的人一樣。我們不可能真正進入他們的生活,沒有多少人在意,甚至知道他們的生活;他們也從不奢望進入這座高貴的城市。他們最大的希望,只是日后能夠帶著一點收獲從迷城回歸自己的家鄉。

在我的攝影報道《垃圾圍城》(見本報2010年1月7日A5版)今年公之于眾后,這座垃圾迷城迅速地被政府取締。曾經的壯觀場面今日已不復存在,所有的城民要么被迫遷走,要么卷鋪蓋回了老家。我不能確定我的照片對此究竟發揮了多大作用,但我的內心卻一直不安。

現在,這里已經被推平,但所有的垃圾還在。北京至石家莊的高速鐵路正在從這里穿過,在這座掩埋了的巨大垃圾場的上面,是2013年世界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地。

垃圾迷城

高峰時期這里聚居著兩千多名來自外地的拾荒者,密密麻麻的房屋儼然一座巨大的迷城。(王久良/圖)

雖然天天生活在垃圾場上,但頭還是要洗的。水是以每桶2元錢的價格買來的。(王久良/圖)

婦女們正在燒烤自己養的鴨子,這是一頓充滿期待的晚餐。(王久良/圖)

河南“下坑的”拾荒者在陡坡上來回跺出的腳印。(王久良/圖)

每天都有數百輛次的大卡車源源不斷運來建筑垃圾,填進這座采掘砂石后形成的幾十米深的大坑里。而拾荒者就在陡坡上像山羊一般尋找值錢的東西。(王久良/圖)

從小生活在垃圾場上的小女孩,滿身塵土,眼神純真。(王久良/圖)

垃圾迷城(王久良/圖)

網絡編輯:王憐花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