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勘查“天坑”:沒有發生傷亡事故,是萬幸!

社會恐慌情緒之下,奔著“天坑”而去的專家,如今已陸續結束各地勘查任務,帶來最權威的科學解讀

責任編輯:朱紅軍 孟登科

各地政府,特別是降水比較多的巖溶地區、礦區,應當盡快全面探測地下溶洞的分布范圍和規律,以及抽排地下水形成的漏斗范圍,繪制成圖。不能等到發生傷亡事故才真正關注天坑

天坑

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巖壁,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巖層中,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2005年后,“天坑”這個由中國人定義的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并開始使用“tiankeng”,通行國際。

6月初,國土資源部發布信息稱,我國進入地質災害高發期。全國10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隨時都有發生災害的可能。

這則官方預警,多少因近期密集的“天坑”而來。天坑,這個被誤讀的地質專業術語頻繁出現在各地地質災害的報道之中,最初是四川長寧縣兩處村莊出現五十多處地面坍塌,然后是廣西來賓市、浙江、南昌、成都、湖南寧鄉縣等地,從山區到平原,從荒野到鬧市,“天坑”貌似無處不在。

社會恐慌情緒之下,奔著“天坑”而去的專家,如今已陸續結束各地勘查任務,帶來最權威的科學解讀。

實地調查者說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專家雷明堂剛去廣西來賓市實地調查,“這可能是我見過的規模最大的巖溶塌陷。”

目前來賓市兩村屯形成的地陷有6個,其中4個已連成一片,形成一個長200多米、寬80多米、深20米的巨坑,并在地表產生很多裂縫,最寬約30厘米,600多人被疏散,地陷還威脅到一座水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