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批評和監督,將來你要被拋棄”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任賢良出了一本關于“輿論引導藝術”的書,認為領導干部應該從媒體的上級變成被監督者
責任編輯:李梁 郭力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雷磊
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任賢良出了一本關于“輿論引導藝術”的書,認為領導干部應該從媒體的上級變成被監督者
。
你管住了本地媒體,管不住中央和外地媒體,管住了境內媒體,管不住西方媒體,管住了傳統媒體,管不住網絡媒體,總是“東邊日出西邊雨”,很被動。
老是反對低俗,什么叫低俗,什么尺寸?要拿出判斷依據,不能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把通俗說成低俗,重一下,輕一下,這樣的行政成本很高。你看國外的三級片,標準就很具體,“一具體就深入”。
有時候光靠行政命令,一時管用,但長遠效果不一定多好。不能簡單說不許報,或者發個新聞通稿。你看石首事件,才發兩三篇,那邊網上發了幾百篇,老百姓當然跟著它走了。
任賢良
當過15年記者、連任兩屆中國記協副主席的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局長任賢良,最近出版了一本名為《輿論引導藝術——領導干部如何面對媒體》的書。
書中列舉了SARS、孫志剛案、周老虎事件、石首騷亂、鄧玉嬌案等近年來國內的熱點新聞,一一解析官員應對輿論的得失。
任賢良說,領導干部應該完成角色轉換,從媒體的上級變成被監督者。這位原新華社陜西分社社長像是寫教材一樣,向他的領導干部讀者們介紹什么是新聞,以及如何正確面對輿論監督。他還特意強調,對都市類報刊和網絡不應看作雜音;而“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記者,往往是為數不多的優秀記者。
事情發生了,你能堵得住嗎?
你啥事還沒做,就夸夸其談,有突發事件發生,你還說什么低調,都是錯誤的。
南方周末:你的讀者可能有兩類,一類是宣傳部門官員,一類是其他干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
任賢良:主要是給一線的黨政領導看的,關鍵是他們真正意識到正確面對媒體的重要性。宣傳部主要是操作層面,操作是一方面,但關鍵在于決策。
南方周末:我感覺你苦口婆心,甚至要告訴干部,中國的記者和外國記者不一樣,是很和善的,幫你忙的。
任賢良:筆在記者手里,一些干部有抵觸心態,心里害怕。要讓大家理解媒體,新聞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你事情已經發生了,不發生,也就不會有新聞,除非你捏造。
南方周末:你舉了呂日周的例子,說明主要領導對輿論監督支持的重要性。我們發現,一個地方的輿論環境松緊,與主要領導往往有關系。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任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