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上市側影
農行最終沒有分拆,但郭田勇覺得那場大討論的貢獻在于,讓農行最終明白自己姓不姓農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最后一家,也是最復雜的一家中國大國有銀行的上市,萬眾矚目。在這場盛大的上市中,本報截其幾個側面,以窺豹影
最后一家,也是最復雜的一家大國有銀行的上市,萬眾矚目。 (CFP/圖)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收官之戰”——農業銀行上市——已經到了鳴金收兵階段。
6月24日,農行結束“待價而沽”的上市推介路演,其發行價格將塵埃落定,繼而進入正式申購發售募集階段,完成臨門一腳后,就是“射門”——于7月中旬以A+H登陸上海、香港資本市場——掛牌上市。
農行上市標志著始于上世紀末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告一段落。
而這家情況最復雜、包袱最沉重的國有商業銀行經歷了重新定位、巨額不良資產剝離、股份制改革、國家注資等“脫胎換骨”的改造后,如今擁有近9萬億資產,占全國銀行業資產總額的11.3%,去年的利潤率增長為26%。
郭田勇的“分拆農行”方案
農行最終沒有分拆,但郭田勇覺得那場大討論的貢獻在于,讓農行最終明白自己姓不姓農
對于很多農行人而言,郭田勇是一名“紅人”。郭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他從沒在農行工作過。
三年前,一位農行省級分行的負責人對郭田勇說,郭是全國農行的“二號知名人物”,名氣僅次于農行時任行長楊明生。
之所以能成為農行人氣的“榜眼”,原因是郭田勇曾經旗幟鮮明地支持“分拆農行”。
時間回溯到2006年初,四大國有銀行的工、中、建三家已經完成股改,而包袱最沉重的農行仍未啟動改革。2005年農行不良貸款額超過7400億元,占到同期四大行不良貸款余額高達69%。同時,2006年底就要實現中國的銀行業對外全面開放。
當年5月,一份“分拆農行”的方案不脛而走,其主要內容是:取消現設于北京的農行總行,以省為單位設立總行,將農行地方化——中央和地方政府“AA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