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擔心吉國是親美還是親俄
中國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加大經濟的融入度
中國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加大經濟的融入度
自6月10日與中國接壤的吉爾吉斯斯坦爆發民族沖突以來,影響人數已超過10萬人。對中國而言,中吉邊境的貿易量驟然減少。另一邊,一直對中亞地區虎視眈眈的美國與俄羅斯卻接連拒絕吉政府主動提出的出兵請求,反而“緊密合作”起來。
這一合作的背景如何?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外交政策是怎樣的?本刊就此訪問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立凡。
1 這次的民族矛盾引發的騷亂,是否有其他國家在背后干預?
李立凡:有。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大國,就希望燃起小火,然后又最終靠它平息這些小火。這樣一來他就擁有了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力,能夠進行地區治理。
2 你認為是哪個國家?
李立凡: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可能。吉的流亡總統巴基耶夫玩兩手牌,既不得罪美國,又不想得罪俄羅斯,還兩頭拿錢。我認為兩個國家都是積極參與其中。
3 那么這把火肯定不會燒得很大?
李立凡:肯定會平息的,國際社會都在努力。而且重建也是一個機會,最后中國可以參與其中。舉個例子,中亞各個國家最大的建材采購市場就在廣東佛山。吉爾吉斯斯坦要重建,必須要有建材啊。
4 俄美現在準備怎樣來滅這把火?有什么共識?
李立凡:他們的基本共識就是都不單獨出兵,交由聯合國的維和項目來執行。雖然他們在當地都有軍事基地,但俄羅斯就擔心吉爾吉斯斯坦變成第二個阿富汗,因為當地的情況和20年前的阿富汗非常像:政治不穩定、大量的外國勢力進入、毒品交易、民族矛盾。蘇聯在阿富汗陷了8年多,所以俄羅斯非常小心。而美國現在的兩場戰爭,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奧巴馬在國會中焦頭爛額,所以美國也不會貿然出兵。
5 自己不出兵,也不希望對方單獨出兵?
李立凡:對,兩個國家在中亞就是博弈。人家出兵對自己當然是個打擊。最好的方法還是通過聯合國的維和部隊。不過這樣一來,中國也可以參與進去。
6 吉爾吉斯斯坦對中國的意義有多大?
李立凡:它不是中國核心的外交資源負載國。不像哈薩克斯坦,那里沒有石油管道。最主要的還是漫長的邊境線和僑民。東突在吉爾吉斯斯坦是有基地的,那里也是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的集結地。如果因為戰亂讓他們有機會進行人員、資金的轉移,甚至隨難民進入境內,那中國當然不會樂意。
另一方面,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有7000多中國僑民,現在才撤了1000人,外交部肯定會考慮如何撤出。
7 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李立凡:整體來說,那個地區還是俄羅斯最大。中國主要是經濟上的影響力,那里70%以上的廉價商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中國在經濟上對他們有很多扶持的,幫他們修公路鐵路,進行基礎建設,09年中國還援助了上海合作組織100億美元的信貸基金。
除了這些硬實力,軟實力上中國也有一定影響力。比如每年中國提供大量的獎學金名額,光上海北京就有1100個留學生。這些學生都來自當地有社會地位的家庭,以前都是去美國日本的,現在來中國。
8 這些對擴大影響力幫助有多大?
李立凡:中亞國家的外交政策都是非常實用的,講穿了就是誰給的錢多,它就跟誰好。中國也了解。所以,中國不會擔心吉爾吉斯斯坦最后是親美還是親俄的,因為它反正是搖擺不定的。只要它不是太大的騷亂,不會影響到中國邊境的穩定。
9 那中國最好的處理手法是?
李立凡:第一是要積極關注,防止惹火燒身;第二靜觀其變,我們畢竟不會在俄羅斯的后院里,和它爭奪地盤。它們畢竟都是講俄語的國家,你中國加進去還要找一個翻譯。所以,中國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加大經濟的融入度。中亞最終都會去看誰最實惠,而不會看誰有軍事基地。
10 中國最希望看到的結局是怎樣的?
李立凡:最好就是通過它自身的臨時政府,能夠平息騷亂并且重建成功,那么中國可以跟著發展。第二個,就是提高聯合國安理會。中國通過維和的項目來進入吉爾吉斯斯坦,因為咱們畢竟有邊界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