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良夫婦 11個孩子的爸爸媽媽
他和她在網上相遇。5天后他向她求婚,她說,“你要娶我就必須接受我的孩子們”。她未婚,健康明亮,她的孩子們是一群流浪兒童。
23歲那年,張中良因急性腎炎身體逐漸殘疾,身高由1米78萎縮到不足1米2。醫生說他不適合結婚。事實上他也很難找到女人愿意嫁給他。
他和她在網上相遇。5天后他向她求婚,她說,“你要娶我就必須接受我的孩子們”。她未婚,健康明亮,她的孩子們是一群流浪兒童。
現在,他們搬來了廣州,除了最小的親生兒子外,他們還有10個孩子
張中良夫婦 民間人士,孤兒收養者 (方迎忠/圖)
在遇上阿娥之前,家里人都為張中良的婚事擔心。
25歲那年,他因為急性腎炎打激素患上了強制性脊柱炎和股骨頭壞死,身體在兩年內漸漸殘疾,他一點點感覺到自己的背直不起來,一雙腿也變了形,甚至沒辦法完整落在地上。曾經的足球少年、身高1米78的俊朗小伙子如今還不到1米2。
“那時候40天沒有下樓,每天都是母親送飯上來,身體最差的時候只剩下70斤。”張中良想到過死。
讀高二的時候,他跟青海樂都那個小縣城里其他問題少年一樣叼根牙簽,學港片里穿著黑西裝招搖過市,“跟家里人說話超不過3句,之后就要摔東西,學壞就是因為那個時候特別迷茫。”他甚至跑到懸崖邊,往下望了望,覺得還是沒膽跳,又跑了回來。
身體殘疾以后,別人多看他一眼,他都覺得很受傷。“那時候很自卑,不說話,也不出門,躲在房間里看了兩三個月跟信仰有關的書,都不記得怎么熬過來的,就是沒死成。”
張中良本來可以繼承父親的衣缽,在老家開一間中醫鋪子。他卻跟哥哥提出,想在當地教會做義工。 “我家旁邊就是一所重點中學,每天在門口走來走去的孩子里很多都是跟我以前一樣的不良少年,我希望能夠引導他們。”家里人都覺得他變了。10年里,他拄著拐杖一次次出沒在學校、工廠,前后總共接觸了一萬多個問題孩子,每周他還會把一些孩子叫到家里來吃一頓午飯。那時,他跟母親住在一起,拿每月80元的低保金。
但他所做的并沒有多大作用。問題少年的流動性很大,一段時間不跟進,人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最后,只剩下10多個孩子跟張中良一直保持聯系。
幾年里,張中良沒存下一點積蓄,母親最擔心的是他娶不到媳婦。醫生告訴張中良,他這樣的身體狀況,根本不可能結婚生孩子。
30歲那年他有了初戀,談了一年半后,對方介意他的殘疾,最后還是分開了。
半年后,有人在網上給他介紹女朋友,張中良跟對方說,“你要把她介紹給我,得先告訴她我的身體有殘疾。”
這個女朋友就是阿娥,廣西女孩,當時在重慶打工。他們只在網上見過幾次面,很聊得來,張中良告訴別人她是自己要找的人,“當時在心里打了95分,很滿意。”
認識5天后,張中良向阿娥求婚。阿娥說,“你要娶我,必須接受我的孩子。”這些孩子是阿娥在重慶收養的流浪兒童。
張中良有點猶豫。他拿著阿娥和一群流浪兒童的合影給母親看,母親說,“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
網絡交流一個月后,阿娥和張中良相約在蘭州見面。離開重慶前,阿娥對那幫流浪孩子說,“我去給你們找一個爸爸回來。”但當張中良彎著快90度的背出現在阿娥面前時,她轉身就想跑。
“她知道我是殘疾人,但是沒想到這么嚴重。她姐姐已經嫁了一個殘疾人,從來沒有得到家里的承認。”
阿娥在心里想了又想,一直有個念頭抓著她說,“外表不長久,人不能只看外表”。后來她更愿意告訴別人的說法是,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力量讓他們走到一起。
第一次跟張中良手拉手走在路上時,阿娥是有壓力的,“好久沒談戀愛了,一拉手拉的是這樣一個男人。別人的眼光里好像都在說,這個女人腦子不正常。過了兩天,這種感覺就沒有了。”阿娥那時覺得自己像個英雄,可以處處保護張中良。
他們等了兩年,阿娥的家人還是反對兩人在一起。兩年后,阿娥堅定地告訴父母,她已經31歲了,應該結婚了,而張中良能給她幸福。
父親說,“你不嫁,我們養你都好。”至今,父親仍不讓阿娥把張中良帶回家,他覺得這是家族的恥辱。“姐姐大我6歲,爸爸經常說,姐姐做錯的事,你不要學她。”
婚禮在張中良的老家青海舉行,阿娥的父親沒來,只有母親來了。準備去禮堂時,阿娥提著婚紗走在前面,過了很久,張中良才慢慢拄著拐杖從家里踱出來。周圍的人都忍不住說,“他怎么會是新郎!”
尋找流浪孩子
少女時代的阿娥,喜歡讀言情小說,想得最多的就是將來嫁一個好人,擁有幸福的愛情和家庭。16歲時,她離家出去打工,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跟她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1991年,我在餐廳做服務員,看見各種人都不幸福,電視劇里演的也不幸福,我覺得別人活得都不好,這個世界也不會有什么愛情。”在阿娥當時的想法里,連戴安娜王妃都不幸福,她憑什么會幸福。
21歲的時候,躺在宿舍里,她覺得找不到出路了,想吞下一瓶安眠藥。她告訴自己,不能為了父母無奈地活。但她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句話,是別人給她的書簽上的,來自《圣經》,耶酥說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