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恐慌
迄今為止,中國核電安全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然而,此次核泄漏傳言,除了在港深兩地引起不小的恐慌情緒外,還點燃了內地一些在建或擬建核電站的地方民眾的恐慌情緒
責任編輯:曹海東
在中國核電建設浪潮的背景下,“大亞灣燃料棒輕微損傷事件”所引發的恐慌情緒,不再是孤例。如何消除核恐慌,需要更多的核科普,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公眾參與,需要政府、企業和監管部門真正將核電站的信息公開透明。
■一個人去照一次X光片受到的輻射遠遠比你在核電站受到的輻射多
■培養一個核電站操作員的成本與殲七戰斗機飛行員的成本相當
■信陽核電項目的立項報告在當地發改委的網站上掛了兩天后,就消失了,而政府對于核電項目的宣傳,除了一塊“核電帶動經濟發展”的廣告牌外,再無其他
一根燃料棒引發的恐慌
很難想象核電站一根燃料棒包殼出現微小裂紋就會引發輿論嘩然,香港、內地民眾恐慌。但這確實是事實。
兩周前的6月14日,香港媒體報道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發生歷年來最嚴重的核泄漏事故,輻射泄漏已嚴重威脅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由于大亞灣核電站毗鄰香港,離香港直線距離45公里,報道迅速點燃香港和內地民眾的恐慌情緒。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1987年開工建設,1994年建成投入商業運行。每年所發電量主要供給香港和廣東省。
6月15日凌晨,大亞灣核電站第二大股東香港中電發布緊急聲明:由于此次燃料棒出現裂紋產生的放射性碘核素是被完全隔離的,因此大亞灣核電站事件不屬于核事故,也無需即時通報。
一天后的端午節假期中,國家核安全局與中廣核集團立即向媒體通報了這起事件:二號機組反應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殼出現微小裂紋,但影響僅限于封閉的核反應堆一回路系統中,放射性物質未進入到環境,因此未對環境造成影響和損害。
“此次的大亞灣核泄漏是公眾的誤讀,根本不是核泄漏。”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科技發展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蔡劍平反復向記者解釋。
“生產任何東西都會有一個缺陷率,缺陷率低于一定程度的話,這個產品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廈門大學能源研究所所長李寧說,“所以4萬個燃料棒里面出現一個微小裂口,是屬于設計允許的范圍內的,這個裂口釋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