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100701)
由外招生霸占大學的教育名額,對內招生來說極不公平,也浪費了內地極其有限的教育資源。大學面向海外招生是對的,但是沒有必要面向這些不愿意讀書的人??!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回應“農村教師讀什么”(6月24日F29讀者來信)
我在學校“明察暗訪”,結果是有些同事課余忙著聊天、偷菜而無暇讀書。不過也有星星之火:一位特崗教師在看《給教師的建議》,一位語文教師在看《初刻拍案驚奇》,一位班主任在看《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藝術》。最可貴的是,校長在看縣委書記推薦給全縣校長讀的《學生第二》(李希貴著)。愿這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河北巨鹿 潘軍峰 農村教師)
(上周我們刊出向農村教師贈書的消息后,短短幾天,40冊圖書被一搶而空。因版面所限,我們只能選登部分來信。為感謝您的參與,南方周末將繼續開展贈書活動。本期贈送由首都師大出版社“尊師園書坊”出品的《乖孩子的傷最重》、《跟蔡元培學當校長》共40冊。歡迎各地教師校長來函索書!也歡迎出版機構提供好書,把書送給最合適的讀者。南方周末樂于廣而告之!——編者)
朝鮮的“后備力量”
◆回應“‘主體足球’是怎樣煉成的”(6月24日頭版)
從平壤訪問回來,我對兒子感慨道:“如果和朝鮮的同齡人赤手空拳地對打,你肯定被收拾得很慘。”
兒子不解,我講了一段參觀經歷:平壤少年宮的陳設較為陳舊,但是干凈整潔。朝鮮導游很自豪地介紹,這里都是朝鮮最優秀的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有。他們上午在學校專心讀書,下午在少年宮根據個人興趣發展特長(男生主要練習跆拳道和武術,女生學習畫畫、刺繡,練習樂器)。男生個個生猛如虎,女生個個溫雅賢淑,基本沒有人戴眼鏡。在場的女孩給我們演奏了樂器,其中一個女孩寫了“中朝友誼”四個漢字,我們都有點驚訝,但隨即報以熱烈的掌聲。沒想到,在我們看來比較封閉的朝鮮還有一定的外語普及度……
看著身材稍胖、戴著眼鏡的兒子,我感覺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