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心里要有讀者
媒體最原始、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為讀者服務,而增進他們的生活方便就是最好的服務。這一點常被新聞界視為小事,也就因其善小而不為了。媒體不能只仰望天邊云霞的美麗,其實路旁的花朵更真實可貴。
責任編輯:蔡軍劍
大陸和臺灣兩地的“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分別在北京和臺北互設辦事處,以服務雙方旅客,并于5月4日和6日先后掛牌成立。
作為臺灣居民,又常在大陸短期居留,我當然注意到這則消息。以后我在旅行上,若有所咨詢,需要幫助,有個機關可以找了。那時我正在北京,但讀了當地三份報紙,沒有一家寫出北京辦事處的詳細地址或電話號碼的。他們的“為德不卒”,不由得勾起我許多新愁舊悵。
根據任何一本新聞學教科書的解釋,報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讀者需要它。在哪些方面需要?千言萬語一句話,能增加他們生活方便的,就是他們最需要的。伊拉克戰爭,冰島火山爆發,韓國“天安艦”遇襲,這些當然都是大新聞;但是讀者上班、上學的公交車變更路線,居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