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比兄弟

在世俗社會中迷失,這對羌族釋比兄弟的故事,折射出了一個古老民族的堅忍和無奈

責任編輯:沈穎 實習生 胡嘉欣

釋比是羌族最有地位的人,他們通鬼事、神事、人事,驅魔治病、祭山還愿,沒有文字記載的羌族文化正是靠其唱經代代傳承。

汶川地震后,哥哥楊水生在祖靈前默默堅守,弟弟楊貴生卻遷徙到外地,在世俗社會中迷失,這對羌族釋比兄弟的故事,折射出了一個古老民族的堅忍和無奈。


弟弟楊貴生(上)雖住進了別墅,但找不到工作,什么都要花錢買,那些祖傳的釋比法器已發霉。龍溪鄉政府盼著楊貴生能回去打造旅游業,但他說什么也不愿意,“現在已經是成都市戶口,房也分了,地也分了,回去干嘛?!”哥哥楊水生(下)站在祭祀塔前,靜靜的與它對視著。他說他要與祖靈同在,直至死去。祖靈守住了,心卻空蕩蕩的。 (南方周末記者 劉俊/圖)

(南方周末記者 劉俊/圖)

灰暗的火塘里彌漫著嗆鼻的煙霧,墻上懸掛著祭有祖先靈位的神龕,71歲的老釋比楊水生孤零零地坐在木凳上,大口大口地吸著蘭花煙,紅色的火光打在他削瘦的臉上,孤獨而憂傷。

老釋比和老伴是這個村莊惟一在石頭房里居住的老人,至今已守望了一年。

這并不是電影中的古老場景,這個一息尚存的羌族原始村落叫夕格。

釋比是羌族最有地位的人,他們通鬼事、神事、人事,驅魔治病、祭山還愿,沒有文字記載的羌族文化正是靠其唱經代代傳承。

兩年前的汶川地震摧毀了楊水生所在的村寨夕格,全村人被迫遷徙到幾百公里外的邛崍南寶山,呆了不到兩個月,楊水生就回來了,一個人。

他說他要與祖靈同在,直至死去。羌族人信奉萬物有靈,祖先和大自然崇拜是羌族人的精神源泉。

但同樣是釋比的弟弟楊貴生卻沒有回來。63歲的他住進了別墅,生存的壓力,世俗的裹挾,迫使他不得不在信仰上妥協,向物質低頭。

千百年來,羌族祖先在遷徙中不斷與別的民族融合,傳統的記憶也隨之漸漸變得模糊。

哥哥楊水生在祖靈前堅守,而弟弟楊貴生在世俗社會中迷失,這對羌族釋比兄弟的故事,折射出一個古老民族的堅忍和無奈。

釋比的眼淚

綿延幾里長的馬幫馱著小孩和貨物下山,從此,這個岷江上游最久遠的馬幫便成絕唱。

老釋比一邊抽煙,一邊翹望遠方,期盼有一天,子孫能回來,和他一起圍坐在火塘邊。

哥哥楊水生18歲獲得陰傳,夢中有人向他傳授了三年的技藝,21歲出世當釋比幫人治病消災。“如果說龍溪鄉是釋比文化的源頭,那么夕格楊氏兄弟就是源頭的源頭。”長期從事羌文化田野調查的羌族知識分子余永清說,釋比分陰傳(夢傳)和師傳兩種,楊氏兄弟是釋比中為數不多的兩位陰傳者,而且法力甚高。

楊氏兄弟的家坐落在汶川龍溪鄉的高山深處,從龍溪鄉坐車盤山而上,到垮坡村,公路戛然而止,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繼續前行,3個小時后,夕格到了。

這像是一片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空曠的山谷間,牛羊成群結隊,山泉靜靜流淌。山腳下惟一的建筑就是楊水生的家,其余夕格人家都住在山另外一側的大寨子。

眼前的楊水生穿著藍色棉襖、戴著羌族黑帽、身材矮小、面孔嚴峻,從外形看,很難將他跟神秘的釋比聯系在一起。

余永清卻曾親眼見識過楊高深的法力。有一次,余車禍后在家靜養,但恢復很慢,就請楊水生來看,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