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手梁信軍
梁信軍成為復星國際CEO已經一年多了,被他接替的郭廣昌專任董事長。
18年前,復旦大學兩位團委干部郭廣昌和梁信軍決心下海,創辦了一家名為“廣信”(復星前身,內含了兩個人的名字)的公司。
當時他們騎自行車在上海拉訂單,而今天他們的復星國際已經成為內地民營企業的典型代表。
在中國現代民營經濟并不漫長的發展史當中,沒有哪家公司比復星更耐人尋味:他們的主營業務包括了鋼鐵、房地產開發、醫藥、礦業、零售、服務業及戰略投資。
如此漫長的投資戰線,復星的表現每每令人吃驚,而梁信軍正是投資業務的主要負責人。在他的長袖善舞之下,資本市場上的“復星系”已經悄然成形,也因此被稱為內地的“和記黃埔”。
不過在梁信軍看來:收購企業的目的不是在資本市場上作秀,不是“這里撈一把那里炒一把”的做法,炒作對企業和地方的危害都非常大。復星的目標是長期成為行業前三名,在做產業經營的過程中整合所參與行業,最終做成龍頭老大。
和低調內斂的“一把手”郭廣昌不同,梁信軍更多時候扮演了復星對外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曾經是復旦大學校團委調研部長的他現在是公司的黨委書記。
從“廣信”變成“復星”,重要的原因是幾位復旦的同學加入了新的公司。梁信軍和他的朋友們證明了一點:在中國做民企,未必“家大必分”。
或許,這一點比復星的成功更耐人回味。
梁信軍答《南方人物周刊》問
人物周刊: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梁信軍:不太滿意,太累,沒有自己的生活節奏。
人物周刊: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樣的心得可以與他人分享?
梁信軍:老實人不吃虧,不作奸使滑也是一種立身的選擇。
人物周刊:對你父母和他們成長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梁信軍:單純的快樂,他們要是一直在那樣的年代,幸福未必比現在少。不過我不喜歡:思想不自由。
人物周刊: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梁信軍:信用遠比人們想像得重要,可惜很少人認同我的觀點,在未來、在國際舞臺上,會有代價幫助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人物周刊:在經濟形勢尚不十分樂觀的大背景下,你對你所從事領域的前景怎么看?
梁信軍:很樂觀。堅信發展民營經濟是未來相當長時間的國策:無論從內需、就業、個人收入,還是從投資拉動的民資接續。
對我現在的投資領域更加看好,我相信未來相當長時間,中國的內需將以GDP的2-3倍速度成長,而對財富的管理,可能是3-4倍。
人物周刊:你覺得你的同齡人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梁信軍:不自足,抱怨,而又認命,沒有邁向遠大志向的刻苦行動。我這樣的企業界同齡人:沒有幸福指數。
人物周刊: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有“領袖氣質”?在當下的人中,你最欽佩的是誰?你的同齡人中夠得上青年領袖的還有誰?
梁信軍:修身, 而且能齊家,達則愿濟天下,當然立業是必須的,行內都不出挑,以何服眾?
柳傳志。
沒想過。
人物周刊:責任和個人自由,你更看重哪一個?
梁信軍:行責任,想自由。
人物周刊: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
梁信軍:《圍城》
人物周刊:你幸福嗎?有沒有什么不安? 你現在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梁信軍:不太幸福。擔心自己跟不上企業,跟不上時代,駕馭不了變化,耽誤員工,耽誤股東,對不起追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