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全民規劃“爛攤子”
溫哥華市長頗具創意的解決辦法竟是將這個“爛攤子”直接丟給民眾:讓他們理智地去思考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袁端端
“在溫哥華,當提到公眾參與的重要作用時,人們往往會引用一句翻譯自中國的古代諺語,‘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1992年,擺在溫哥華市市長戈登·坎貝爾及其他10位溫哥華市議員面前的是一座亟待更新的城市。此時,距離上一次制定溫哥華全市范圍內的規劃已有七十多年,溫哥華市面臨環境污染、住房短缺等問題,民眾對此頗為不滿,紛紛向市議會提出抗議。
然而,這位新上任的溫哥華市長遭遇的是緊張的財政,他和議員們必須在各項城市發展政策中做出取舍。有取舍就會牽涉到民眾和開發商的利益,政府常常要遭受兩面夾擊而無可奈何。1981年,溫哥華市議會曾成立了規劃小組,并于1984年制訂出了新的城市規劃方案“溫哥華計劃”,但這一計劃并沒有經過市民的廣泛討論,在實施工程中屢遭市民抵抗,最終夭折。
戈登·坎貝爾決心改變這一狀況。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頗具創意的解決辦法竟是將這個“爛攤子”直接丟給民眾:讓他們理智地去思考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他首先遭遇到來自專家們的反對,因為城市規劃一向被認為是規劃專家們壟斷的技術活。英屬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市所在省) 大學的麥克爾·斯里格教授就毫不客氣地評價:溫哥華的做法是把一個本來有意義的概念,推到荒謬程度,參與再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戈登·坎貝爾向滿腹疑慮的城市規劃專家保證,一旦專家們不認可民眾提出的城市規劃方案,可重新自行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