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都有張和平
現任北京人藝院長的張和平從1990年代初開始,就橫跨電影、電視劇、音像產業,在商業片與主旋律之間自由穿梭。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常仙鶴 徐清清 趙大偉
一個配合“政治形勢需要”配合了一輩子的人,卻又是把王朔小說拍成電視劇并搬到央視的幕后操辦人,也是中國賀歲片的創始人、讓主旋律電影賣座的關鍵人、參與《建國大業》籌備的策劃人……
安徽小崗村已故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故事被搬上了銀幕,這就是由張和平擔任藝術總監及出品人之一的電影《第一書記》,于“七一”期間上映,它以楊立新、徐帆、何冰、宋丹丹、陳小藝等13名北京人藝演員為班底。話劇院團以團隊名義參加電影拍攝并不多見,張和平說這么做“為的是讓這部主旋律電影有好的票房”。
另一部由劉恒任文學顧問的電影《您上哪兒》也將于今年拍攝,它將是第一部全部由北京人藝演員擔綱的電影作品。
現任北京人藝院長的張和平從1990年代初開始,就橫跨電影、電視劇、音像產業,在商業片與主旋律之間自由穿梭。
電視?。鹤?ldquo;二老”滿意
《愛你沒商量》是張和平做的第一部電視劇。1985年,他創辦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出任總編輯。這家出版社是“自收自支”單位,這里培育了張和平的商業意識。
張和平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他當時拍電視劇是受《渴望》的啟發。1991年,由北京電視劇制作中心拍攝的《渴望》走紅大江南北。“《渴望》的音樂錄音帶當時賣出了一千多萬盒,一盒利潤是一塊錢,就是一千多萬。而《渴望》的拍攝成本不到兩百萬。我想如果用電視劇帶紅一兩首歌再出錄音帶,這個投資還是比較值的。”
說干就干。張和平找到了王朔,拍了20萬,請他寫一部40集的電視連續劇。王朔回憶說,“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關于電視劇生產要求的明確尺度:二老滿意——老百姓和老干部。”
王朔找到在部隊工作的王海,她寫后20集劇本。
《愛你沒商量》后來拍了41集,找來了宋丹丹、謝園、英達、馬羚等人來演,這個電視劇播出后雖然不如《渴望》紅火,但張和平還是賺錢了。“拍攝花了180多萬,后來賣電視劇播出權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