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正的選擇造就藝術
當金錢成為藝術價值的終極秒表時,“畫家誠實的表達”又價值幾許
責任編輯:蔡軍劍
當金錢成為藝術價值的終極秒表時,“畫家誠實的表達”又價值幾許
我很喜歡看訪談錄,被訪者背后總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即便當人面對錄音機,已然有一層不自覺的掩飾。但透過一兩句無意識的回答,總會讓人認識到這個人的真實想法。偶爾讀到藝術家劉野的訪談,他在回答《胡潤百富》的記者提問時,談到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的價值受到全球關注時,他說:“最有價值的畫,是畫家誠實地表達對世界的認識”。他又說:“中國當代藝術家也別就此放縱自己,別太腐敗了,別失去戰斗力,別把對藝術的熱愛轉為對錢的熱愛。至于收藏家的個人喜好,那是正常的。這個世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公正,‘不公正的選擇’是藝術創作的動力。藝術作品和垃圾也只隔一條線。”
“不公正的選擇是藝術創作的動力”這句話隱隱地道出了一句真理,也許并不是劉野想透徹了的回答。但事實的確如此:某種情況而言,用個人風格來判定藝術作品的好壞和價值,就已經開始了不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