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5預警“太空迷航”隱患
去年圣誕節,香港工程師梁聲,發現深圳市東部華僑城的太空迷航非常危險,就當場用英文寫下問題所在,放在了辦公室,但再無人聯系他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劉志毅
去年圣誕節,為美國迪士尼服務30年的香港工程師梁聲,發現深圳市東部華僑城的太空迷航沒有自動停止系統,且太空迷航的U型鎖只有3厘米,這與巨大的艙體極不相稱。他認為非常危險,就當場用英文寫下問題所在,放在了辦公室,但再無人聯系他。
在總吊臂的帶動下,12個飛行艙正順著一個方向緩慢加速,失重。游客黃玲僅僅體驗了不到40秒。艙內類似機器人的聲音開始響起:“不好,天黑了,火箭遇到了大氣層。”黃玲先是看到屏幕全黑,然后聽到“砰”的巨響……
7月3日,死者吳璉的家人在深圳東部華僑城的 “太空迷航”館前為其一家三口舉行追悼會。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太空迷航事故仿真圖
6月29日16:40,重力加速游戲“太空迷航”內的12個模擬飛行艙關上了艙門。“極度刺激的太空飛行體驗”是這款游戲的賣點,頗受游客追捧,在深圳市東部華僑城已開放一年零兩個月。
藥劑師竺亞男,據親人回憶,平日膽子很小,想必那時閉上了眼睛,雙手抓住了安全帶,并在希望陪愛人、女兒轉完后,就逃出這里。而另一個艙的湖南女孩呂娟準備和老公體驗一次“漫步太空”之旅。
每艙僅能容納4個人的飛行艙在直徑24米的球體內緩緩上升,并不停地左右搖晃,坐在里邊的人感覺就像飛機升空一樣。2分鐘后,“砰”的一聲巨響,懸掛12個“飛行艙”的總吊臂斷了。
這起6死10傷的事故,旋即引起舉國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批示:“全力搶救傷員,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傷亡,盡快查明事故原因,及時向社會公布。全省各地要舉一反三,認真檢查類似設施,防止再出現惡性事故。”
致命120秒
這種奇妙的失重感覺,黃玲僅僅體驗了不到40秒。艙內類似機器人的聲音開始響起:“不好,天黑了,火箭遇到了大氣層。”黃玲先是看到屏幕全黑,然后是“砰”的巨響……
1號艙的黃玲是幸存者之一,她也是現場最有力的目擊證人。
6月29日16:20,黃玲和不少游客在“太空迷航”前排起了長龍,前一批游客出艙的時間大約是16:35,黃玲看到許多人滿身大汗。保安打開閘門,黃玲和其他47名游客,繞著熒光閃閃的高科技走廊,蜂擁而入。12個飛行艙以逆時針方向排列,黃玲搶到了最里邊的1號艙,她的同事周珍珍和孫寧玲在2號艙。
這一瞬間,生死已經注定。
艙門自動開了,是玻璃做的,很矮,身高只有150厘米的黃玲必須彎腰才能進入,里邊黑黑的,不大,很悶,喇叭里傳來工作人員的提醒:“身體重的往里坐。”黃玲剛一坐下,她就后悔了。
她聞到了類似長途汽車上的汽油味,她想走,但自動下垂的安全帶已把她綁住了,動彈不得。事后證明,這是一個致命的安全帶,斷電后,因為它無法打開,令許多人無法立即逃離事故現場。
座位的正前方,掛著四塊15英寸的電子屏幕,播放著飛行艙沖破太空的畫面,也是飛行艙內唯一的光源。16:42,屏幕上的火箭開始升空,這意味著游戲開始了。
在總吊臂的帶動下,12個飛行艙正順著一個方向緩慢加速,然后上升、盤旋。黃玲感覺到上升過程中,飛行艙先向左翻,再向右翻,她的腳漸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