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凌地塊”調查:一個上海灘地塊的政商邏輯低調富豪顏立燕的“最后資產”
只用了大約三個月,從調資付款到獲得貸款,顏立燕利用社保資金全盤搞定,一塊市場價值大約5億-6億的土地就這樣安然在握。 撬動這一切的,僅僅是買家腰包中一筆幾千萬的“私人”交易費用。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個起于閭巷的上海灘隱秘富豪,撬動數十億社保貸款,在滬上諸大國企之間穿梭騰挪,接連趟過“社保案”、“愛建信托案”而不倒,直至突因舊案復發身陷囹圄
作為他“最后籌碼”的資產之一,新凌地塊目前成為各方力量關注焦點。經本報記者長期追蹤調查,這一地塊背后隱秘的政商交易,正在浮出水面
顏立燕的新凌地塊正在施工 (南方周末記者 陳中小路/圖)
新凌地塊東家變更圖 (羅瓊 李伯根/圖)
陸家浜路1100號。已被查封的這塊土地上,一座建筑面積5.28萬平米的大樓仍在施工。
刷滿了世博宣傳標語的圍墻內,是一個占地上萬平方米的建設工地。包著綠色防護網的大樓向天高聳,看起來已經封頂。
才
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上海的低調富豪顏立燕。
顏曾卷入震動上海的“社保案”和“愛建信托案”卻成功脫身,后來因舊日盟友愛建的糾葛,以致舊案復發去年身陷囹圄。該案已兩度開庭,但至今仍未宣判。
這塊土地是顏已曝光的資產中的最后一塊,按照現在的樓價,建設完成后大樓價值約18億元。這也是他身陷獄中而與各種隱秘政商力量繼續博弈的重要籌碼。
政府大院入市
雖然是國企拿地,但業內人士看來,這個價格與當時該區域3000元左右的樓板價行情基本相符
過去四十多年里,這塊土地一直是政府所在地。
從1960年上海南市區成立時起,這塊土地一直是政府辦公大院,直到2000年南市區與黃浦區合并。
此后,這個大院里兩幢辦公樓被拆除,這塊土地也變身商業用地流入市場。
2002年11月,“陸家浜路1100號地塊(簡稱新凌地塊)”出現在上海市國土資源局的土地招標出讓文件上。
當年年底,這幅土地被上海新凌房地產開發公司(簡稱新凌房產)收入囊中。新凌房產的股權是由上海市黃浦區房地產開發實業總公司(簡稱黃浦房產實業)國資控股的兩家子公司共同持有。
記者獲得的一份財務報告顯示,新凌房產在2003年上半年為這幅土地支付的土地出讓金、契稅、動遷補償費以及其他前期開發費用總計1.26億元。
雖然是國企拿地,但業內人士看來,這個價格與當時該區域3000元左右的樓板價行情基本相符。
這幅土地當時也吸引了黃浦房產實業一個合作伙伴──上海金山實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簡稱金山實業)的目光,這是一家上海市金山區區屬國資企業。
2003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