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突然拋頭露面的企業家們
在某個時刻,那些與公眾久未謀面的企業家會掀起幕布,從隱秘的辦公室走到人們面前。不要以為他們只是出來曬曬太陽,在他們可掬的笑容背后,藏著各種各樣的訴求。媒體自然求之不得,雙方各取所需。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某個時刻,那些與公眾久未謀面的企業家會掀起幕布,從隱秘的辦公室走到人們面前。不要以為他們只是出來曬曬太陽,在他們可掬的笑容背后,藏著各種各樣的訴求。媒體自然求之不得,雙方各取所需。
企業家輕易不登臺亮相,除非有必要。 (梁偉馳/圖)
退休前的良苦用心
近日,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突然在媒體上頻頻亮相。這位家境顯赫、上世紀70年代末曾師從吳敬璉、瘦長臉型的“紅色資本家”,陸續接受了《新世紀周刊》、《英才》等媒體的采訪。前者總編輯胡舒立親自上陣,對話孔丹,并把中信集團這一異類國企的演進路徑歸納為“多元化中國孤本”,而后者的策劃——“萬億中信狹道生存”,倒是為中信平添了幾份悲壯意味。
自從2006年接任王軍任中信集團掌門人以來,孔丹一直很低調,幾乎從不接受境內媒體采訪??椎ご舜闻c媒體如此深入探討中信成長之路,實屬罕見。
從表面上來看,孔丹此次突然如此高調的原因是,這家總資產截至去年底超過兩萬億元人民幣,首次躋身美國《財富》雜志2009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的金控集團意圖整體上市。
但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就現在這個時點來說,整體上市更像是句口號——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現在約40家,加上最近幾年整合和參股的企業,這一數字達數百家,再說屆時旗下9家上市公司皆需由母公司要約收購退市,難度之大和周期之長可想而知。
孔丹今年63歲,而央企高層退休的紅線是65歲;四年前,中信前董事長王軍退休時便是65歲。
有趣的是,去年是中信集團成立30周年,孔丹原本要搞場隆重的慶典,結果由于中信泰富原董事長榮智健外匯衍生品投資巨虧余波未了,慶典改為內部的簡單回顧,自賣自夸的《艱難的輝煌:中信30年之路》一書也推遲了出版日期。
國企的掌門人退休前往往非常注重“儀式感”,這是中國特色。杭州大廈董事長兼總經理樓金炎是另外一種情形。杭州大廈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