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辯論的心理招數
6月17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與公民黨黨魁余若薇,舉行了香港史上第一次由電視直播的朝野就重大政策問題分歧的單對單辯論,主題為是否應接受政府提出的政制改革方案。雙方皆希望借此說服公眾,爭取支持。不少人把這次辯論拿來與之前臺灣的馬英九與蔡英文的“雙英辯”相提并論。
政制如何向前走,如何落實《基本法》中的莊嚴承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最終由普選產生,這是困擾了香港近30年的課題,有人希望走得快一些、民主一些;有人則希望走得慢一些、審慎一些,造成社會上嚴重的對立和撕裂。這次曾蔭權要推動通過其提出的政改方案,而余若薇作為反對陣營的代表、前一階段“請辭-補選-公投”運動的總發言人,則試圖鼓動民意反對方案。
熟悉有關理論、文獻的朋友都知道,電視辯論不是踏上講臺那一刻才開始較量,上臺之前一段日子,雙方已經開始暗地里交鋒,主要是通過影響公眾觀感先取得印象分。主要手段包括5種:
1.執政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