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露薇 我希望對得起這份職業
知識分子很重要,用嘴說好像改變不了什么,但你在那里嘮嘮叨叨提醒大家:社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很理性地討論,總會有點幫助的
知識分子很重要,用嘴說好像改變不了什么,但你在那里嘮嘮叨叨提醒大家:社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很理性地討論,總會有點幫助的
閭丘露薇曾經是電視記者中的寵兒。
她很早成名。在鳳凰衛視,她采訪過諸多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镕基、胡錦濤、溫家寶、錢其琛、唐家璇、王岐山……
2001年11月,閭丘赴阿富汗戰地采訪,成為第一位進入阿腹地喀布爾的華人女記者。她素面朝天,鏡頭前又往往光彩照人。她是可以感染人的,不然老板不會選她——她是鳳凰的第二名記者。
閭丘露薇 (南方周末記者 姜曉明/圖)
那時,老板劉長樂跟她說,“好了,你可以出書了。”她以為已經聯系好了出版社,結果花了20天時間寫完,劉老板又說,“好了,現在你自己去找出版社吧……”
她是一個理性的人。在采訪或講座中,她很愿意和大家探討新聞角度、內容深度、采訪技巧、政治分寸、處理方式等專業問題。問她,“如果和上司有分歧你會怎么辦呢?”她說,“我會啰啰嗦嗦,不停地講講講……”但是,“公司讓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這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如果他能愛上我”
她其實是時髦過、波希米亞過的。高中立體幾何沒考及格的文藝分子,復旦大學哲學系活潑喜人的女學生,咖啡店年輕的女招待,熱愛音樂的電臺主持人。她不是沒有讀過三毛,“長裙飄飄,披散著頭發,若有所思地走過校園門口的草坪”。她不是沒有渴望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熟知簡愛的經典對白“雖然我窮,我不好看,但是我也有權利愛人”。
初戀是在中學快畢業時。那是一個比她大7歲的大男孩。“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說話的那個樣子,心里想,這個人從前在哪里見過。”
他們推著自行車,在這個城市不停地走啊走,時間總是過得太快,街道總是太短。他們去看電影,偷偷地拉手。一個月后他去了美國。他離開上海那天,她一個人在街頭走了一天,望著天空,猜想哪一架飛機里面有他。
干練、簡明的閭丘露薇,她的“長情”同樣令人驚訝。13年之后,當她結束第一次婚姻,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只是想知道,他還好嗎?他現在是什么模樣。至于他還記不記得我,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只是我知道,這段愛情,一直在我的心里面,從來沒有消失過。”
《我已出發》的結尾,她忽然很動情地寫道:“當我站在巴格達的清真寺前,炮火在我的周圍不斷響起,我在思念一個人,一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人。那個時候我會覺得,和他相比,生命對我來說也不重要。當贊美的聲音,熱鬧的場面圍繞我的時候,我在想的是,如果他能夠愛上我,這些贊美、名利都離我而去,那又怎么樣呢?”
“如果他能夠愛上我……”多么典型的一個女人對世界的告白。“戰地記者”閭丘不曾“免俗”。“贊美”、“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