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最終會被帶進墳墓嗎?——他們的《唐山大地震》
在全場抑制不住的哭聲和淚水中,馮小剛的擔心終于擱下了:“我帶著《唐山大地震》回到唐山面對唐山人,還是有些緊張和期待,他們是否認可這部電影,是我很在意的?!?/blockquote>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常仙鶴 趙大偉
“感恩、博愛、開放、超越”八個字被印在一塊毛巾上。7月12日,電影《唐山大地震》首映禮在唐山舉行,觀眾得到這樣一塊特制的擦淚小毛巾?,F場還預備了100名醫療急救人員、4輛急救車,以防有觀眾哭到暈厥。
23秒32年,耳朵塞滿了孤獨,我聽不見幸福,挖開記憶的那捧土,就像經歷一場沒有麻醉的手術。——《唐山大地震》主題歌7月12日晚,馮小剛的新片《唐山大地震》首映式在唐山體育場舉行,15000名唐山人和馮小剛、徐帆、張靜初、陳道明等主創人員一起觀看了電影。這一天,離7月28日唐山大地震34周年紀念日還有16天。
在全場抑制不住的哭聲和淚水中,馮小剛的擔心終于擱下了:“我帶著《唐山大地震》回到唐山面對唐山人,還是有些緊張和期待,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意見和反饋會怎么樣,是否認可這部電影,是我很在意的。”
和以往的電影首映式不同,雖然電影的創作團隊有大量明星參與,但《唐山大地震》的首映式沒有對外銷售門票,由唐山市政府指定派票。電影最早上映的是香港,7月16日開始放映,比內地早一個星期。內地統一上映時間是7月22日。
張翎的《余震》:我特別不能忍受的是……
“那些關于劫難的記憶當時擊中了我,我特別不能忍受的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幸存孤兒,他們在文章的結尾被簡單概括為‘后來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或者‘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和‘后來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這樣的表述。” ——張翎
2006年7月28日下午,加拿大華裔女作家張翎在首都機場準備乘坐回多倫多的飛機。因為大雨飛機誤點,她在機場書店閑逛時,發現一個書架上擺滿了關于唐山地震的書。她隨手抽下一本名為《唐山大地震親歷記》的書。
書里是60位幸存者和歷史見證者對唐山地震的回憶。“那些關于劫難的記憶當時擊中了我,我特別不能忍受的是那些失去父母幸存的孤兒,他們在文章的結尾被簡單概括為‘后來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或者‘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和‘后來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這樣的表述。”張翎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
這本書是北京市地震局宣教中心為紀念唐山地震30周年特別策劃、編輯的,收錄了馮驥才、蘇叔陽、趙大年、航鷹等見證人和地震親歷者的60篇文章,以個人的角度,記錄了唐山地震對普通人的家庭、生活產生的影響;也有他們在震后的心路歷程和人生經歷。
她還記得馮驥才文中的一個細節:地震之后,幾位天南海北的旅客同居一室,一個劫后余生的唐山青年被東北青年好奇的追問逼出眼淚,最后眾人睡去他未眠,一夜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