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改背后的民主細節
特區政府宣傳政改發動的 “起錨秀”跟世界杯同樣好看
責任編輯:郭力 李梁 馬昌博 資訊 陳斌 實習生 李順
特區政府宣傳政改發動的“起錨秀”跟世界杯同樣好看。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博文中寫道,一連串的“起錨”活動,對不少同事來說都是全新的經驗。
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香港街頭 (大公報/圖)
香港立法會6月24日率先通過2012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修正案。 CFP
“煲呔(曾蔭權),你的表演時間就快到,請問你和你的團隊為何當日不直接向市民解釋你的政改方案?你不斷叫人支持,市民連支持什么都不清楚,如何支持?”
6月17日,就2012年香港政改方案,香港特首曾蔭權第一次邀請民主派人士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就政改進行辯論,他第一次在電視上,當著全體港人的面,被一位通過電話錄音發問的市民劈頭蓋臉地一通數落。“看整個問題的措詞表達,就知道香港真真正正有民主、真正有自由。”現場的曾蔭權表現得相當有風度。
這次辯論,也標志著香港政改在回歸十三周年前夕邁出里程碑式的一步:6月24日,改良后的“香港2012年政改方案”得以通過。
曾蔭權遭遇最激烈的挑戰
特區政府宣傳政改發動的“起錨秀”,跟世界杯同樣好看。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因為今年的政改方案,曾蔭權遇到了從政以來最直接激烈的挑戰。這位戴領結的紳士,在不同場合遭到質疑。
熟悉香港政情的人都知道,曾蔭權與余若薇的辯論幾乎無須開始便知輸贏。“曾蔭權的中文是公認的差,遣詞造句經常出錯,為什么找一個香港著名的大律師進行辯論?”立法會議員、香港工會聯合會副會長黃國健至今想不通。
但曾蔭權執意要辯。曾蔭權說,他知道自己會輸,辯論是為了表達他爭取市民支持的誠意。
政治改革是香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5年前,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在立法會中被民主派否決。這次再通不過,曾蔭權將面臨更大的危機。在某種程度上,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的行政長官最終將由一個有廣泛代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