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舉報”為什么一地雞毛?
學術舉報已多少搞成了這個樣子:既可以護送真正的抄襲安全過關,也可能使抄襲的指責成為潑污的手段
學術舉報已多少搞成了這個樣子:既可以護送真正的抄襲安全過關,也可能使抄襲的指責成為潑污的手段
從公共的層面看,自王彬彬教授檢舉汪暉先生學術抄襲以來,等于是又讓公眾看了一回中國學者的笑話。
我不是指“抄襲事件”本身,抄襲事件本身是否成立是另一回事,我是說“辯論”中的學者們使用的方法和邏輯,是夠沒趣的。他們大多并不真正面對事實,他們面對“態度”,面對“營壘”,轉移話題。他們在“使氣”。抄襲與否應該不難求證,應該沒有什么辯論頭,但他們把它變成了一個公共辯論的題目。
而他們陶醉在自己營造的這一困境里,保持了相當濃厚的精英意識。假設公眾是沒有常識的,正是他們的出發點。一位老作家批評王彬彬和“大眾媒體”的共同“錯誤”是:事關學術抄襲這樣的&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