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盛產“克萊登大學”嗎?

美國的高等教育有著如此大的規模,對市場滲透可謂無孔不入,如此容易地就能接受正經的教育,為什么還要買文憑呢?這一點是唐駿們最難解釋的

美國的四類大學

“打工皇帝”唐駿博士學位造假之說,被方舟子揭出后頓成新聞熱點。如今,出版唐駿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的中信出版社已經發布“勘誤更正”,聲稱唐駿自己從來沒有說過是畢業于加州理工大學。他拿出來的文憑,是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但是,這一西太平洋大學的學位是明碼標價出售的,不被美國教育部所承認。對此,唐駿在購買時不可能不知道。再說自己沒有有意造假,怕是已經說不過去了。

俗話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據說唐駿在中國尚有許多校友,而且有許多相當“成功”。這下子大家都要受他的“連累”。另外,人們也許還記得,吳征當年也同樣因為在美國的“克萊登大學”獲得博士而受到類似指責。于是,中國的許多讀者質問:為什么美國有這么多販賣文憑的“克萊登大學”?怎么判斷美國大學文憑的真假和“含金量”?在如今這個全球化時代,留美成為中國的時尚,海龜成為一大社會階層。這樣的問題,確實也值得好好回答。

我的《培養精英》一書,就旨在系統介紹美國的大學體系。我把美國的大學分成四類:國立、州立、私立、贏利,并概括性地勾畫了這四類大學的歷史成因和特點,可供讀者參考。在這里,僅對這四類大學的現狀進行一番簡要的描述。

國立大學,顧名思義是聯邦政府掏錢辦的大學。一般而言,美國是個沒有國立大學的國家??峙麓蟛糠至魧W生,在美國學習了三四年,也不知道美國有國立大學。其原因是,美國的國立大學,主要是幾所軍校。普通院校確實沒有國立的。美國的公立大學,主要為州立。州立大學靠納稅人的錢支持,但仍然“公立”得不夠徹底。這主要是因為州立大學要州政府撥款,依賴的是本州老百姓的稅金。本州的納稅人子弟進這些大學,自然享受公立的低廉價格,實際上接受了納稅人的大量補貼。但是,外州學生前來就讀,就必須支付全額的費用,其學費經常翻一倍還不止,和私立大學的學費沒有本質區別。

私立大學,顧名思義是依靠私人經費辦的大學。因為不靠政府,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格局也比較紛繁雜亂,很難一兩句話概括。我們不妨從兩個極端講起。美國最好的大學,基本都是私立大學。比如常青藤盟校、麻省理工、芝加哥、斯坦福、加州理工等等。這些學校的“小金庫”,即“捐助資金”,往往富可敵國,比一個小國家的GDP都多。而且教育學生不惜工本,即使是三四萬的學費,也難支付其教育成本,而且還有大量的學生領取獎學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以前,這些學校面臨的危機是錢花不掉。根據美國的法律,非贏利組織的基金必須花掉基金總額的5%才可以享受免稅的待遇??墒?,一些常青藤的捐助基金在股市不停地升值,每年的財政經費雖然已經到了相當奢侈的地步,但依然不到捐助基金總額的4%。于是國會的一些議員要求用5%這把尺子來逼迫這些大學,把錢用在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教育費用,也和這種壓力有關。甚至有人預言,未來一流大學的教育將向免費化發展。金融危機無疑打斷了這一進程。這些大學雖然在資產縮水的壓力下大砍經費,但是學生的獎學金仍然要優先保障。

另一個極端,則是完全靠學生的學費過日子的私立大學。當然,這種學費并非僅僅來自學生的腰包,還有些是從聯邦或州政府拿的獎學金、助學金。因為沒有納稅人的錢作直接的后盾,這些學校的經營有時難免風雨飄搖。聲譽好的,一般不會有生存問題。比如在當今的經濟危機中,真正破產的學校實際上非常少。但是,規模小、底子薄的地方學校,則往往經受不住打擊,找不到學生就只好關門倒閉。

除此以外,最近20年還興起了一種新型大學,叫贏利性大學。美國一般的學校,不管是國立、州立、還是私立,都屬于非贏利組織,一般不納稅,但也不能贏利,所謂不贏利并非不能從事經營活動,而是必須將所得收入投入學校的運營經費或捐助資金,不得用于教育之外的目的。贏利性大學則不同,往往就是個上市公司,經營的原則和超市、工廠并無區別,那就是贏利。與此同時,這種贏利大學和企業一樣向政府納稅,不享受非贏利組織的待遇。美國的保守派經濟學家,比如弗里德曼等等,曾力挺贏利性大學,認為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方向。在中國,像新東方這樣的教育機構,作為上市公司就屬于贏利性大學的模式,所不同的是其主業并非大學而已。

鍍上“留美”的金,有錢基本就可以

這四類的概括,仍然不能全面說明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下面有必要從“教育層級”的角度介紹一下各種大學的性質。

最高的層級,無疑是研究性大學。如果你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那個著名的全美大學排名,研究性大學當是美國大學的主流。但是“研究性”這個名字有很大的誤導性,“綜合性”也許更貼切些。研究性大學按說應該是以研究為主,以博士課程為主,本科教育不應該是重點。但是,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美大學排名榜中,即使是主要的“研究性大學排名榜”,其實也是在評價本科教育。

19世紀末,美國學習德國模式,開始建設研究性大學。斯坦福、芝加哥、約翰·霍普金斯、克拉克等大學紛紛冒出來。那時是美國的“鍍金時代”,出現了一批像卡內基一樣的財主,捐款滾滾而至。辦高精尖的研究性大學似乎有了充分的條件。但是,從長久來看,講究實用的美國文化對研究性大學有相當的抵觸,認為把人圈在象牙塔里那么多年實在沒有必要,甚至將之當成一種外來文化的入侵。當年的那些研究性大學,紛紛把本科教育當成主業。芝加哥大學大概在研究性上堅持得最久,一直以研究院、博士課程為重點。但是,最近20年也不得不有所調整,加大本科教育的投入,進而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榜上扶搖直上。不過從另一方面說,研究性大學的崛起重新塑造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結構。常青藤盟校在19世紀末以前全是本科教育學院,19世紀后,除達特茅斯外全成了“研究性大學”。另外,許多“旗艦”式的州立大學,如伯克利、密西根,也都成了研究性大學。這些學校,都有強大的博士課程。當然,即便如此,本科教育還是學校的核心。

接下來的層級,則是本科生教育。按說美國的大學幾乎全是以本科教育為主,沒有必要另立一類本科大學。其實不然。本科大學,主要是指明顯以本科教育為主業、并不太注意研究院、甚至完全沒有研究院的大學。比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除了研究性大學排名外,還有一個本科學院排名。這些本科學院大部分是私立,規模袖珍,質量最高的幾乎可以與常青藤比肩。一些被列入研究性大學排名的學校,如達特茅斯、華盛頓大學,雖然有研究院,但還是以本科教育為絕對中心。大多數州立大學,也不像伯克利、密西根那樣有實力雄厚的研究院,本業依然是本科教育。

在最低一層,則是社區學院,即兩年制的學校。這大概相當于中國的中專、大專,但在美國都歸入高等教育體系。在這種學校就讀的學生,接近美國大學生人數的一半。社區學院大多公立,學費低廉、學制短,比較容易承擔。如今美國制造業外包,產業工人技術升級,為適應白領經濟,就特別倚仗這種社區學院。因而從布什到奧巴馬,聯邦政府給社區學院以大量的支持。許多贏利性大學,也開始和社區學院競爭,瞄準那些半工半讀的大齡“非傳統學生”。

這么龐雜的高等教育體系,反映著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原則,也給唐駿們所畢業的“克萊登大學”的崛起提供了土壤。但是,美國對高等教育雖然自由放任,仍然維持著基本的水平,否則就無法成為全球第一。根據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案》,美國教育部委托一些可靠的機構,按照嚴格的程序對各種大學進行“鑒定”(accredit)。一般而言,只有通過鑒定的學校,其學歷和文憑才被承認。我最近查看美國教育部的資料庫,其中包含了6900多家通過鑒定的高等教育機構。

授予唐駿博士的西太平洋大學,當時并沒有通過“鑒定”,反而因為販賣文憑遭到聯邦的調查,起因是一些聯邦雇員涉嫌花政府的錢到這個學校買文憑以充實自己的資歷。聯邦法律規定,用政府的錢培訓的雇員,必須就讀于通過“鑒定”、有正式資格的學校。這一調查引發的最大丑聞,大概是愛爾蘭政府顧問Barry McSweeney。此公僅讀了一年,就在西太平洋大學獲得博士,日后平步青云,甚至成為具有全歐影響的“居里獎學金”的負責人。他在博士學位被揭露后被迫辭職。后來西太平洋大學更名為加州米拉馬爾大學(California Miramar University),屬于贏利性大學,并通過了“鑒定”,但也僅授予3個學士學位、4個碩士學位。這些學位,主要是管理類。唯一一個碩士學位為電子通訊(telecommunications),根本不具有授予博士學位的資格。這反映了“鑒定”制度下的規范:一個學校不能想設什么專業就設什么專業。如果專業設置無法通過“鑒定”的標準,則會影響學校的資格。

經過這么一番介紹,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高等教育雖然不能說是“產能過剩”,但至少大學是應有盡有,高等教育的“供給”異常充足。美國大學的教育競爭激烈。但是,這種所謂的激烈競爭,主要集中在前100家左右的大學。這種學校,要擠進去需要和他人比拼。在接下來100多家大學中,最多只是略有競爭而已,80%-90%的申請者都可以被錄取,比中國高考的錄取率高多了。如果你申請前300名以外的大學,那么只要有高中畢業文憑,英語達到最低要求,有能力繳納學費就可以就讀。而且周圍的同學,經常一周打30個小時左右的工,不少有全職工作,很難專心于學業。在這種學校成為優等生,也實在不足以作為“優勝記略”。

博士課程則復雜些。美國的大學,即使列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研究性大學排名榜的,也經常并不重視博士課程。特別是文科的博士課程,只有極少數大學才有。理工科的博士課程因為需求旺盛而多一些。但是,這種博士課程的建設硬件要求比較高,比如大型實驗室等等,并非一般院??蔀?。如此算來,能夠授予博士的院校就少得多。比如,授予最傳統的博士學位Ph.D.的學校,在美國不足282所。而且這些學校中的大部分,也僅在幾個科目上授予博士學位。比如我所在的薩??舜髮W,僅在經濟學等兩三個學科有博士學位,也被算入這282所大學內。

應該說,鍍上正牌的“留美”這層金,有錢基本就可以。博士也許稍微難些。但是,在比較實用的學科,博士課程數目還是很多,甚至贏利性大學中,至少在低層級競爭性很低,名正言順地拿個正牌博士,按說并不太難。美國販賣學位的機構大概不少。但是,我在美國讀書、教書15年,聽過的販賣學位的事情,幾乎全是從中國新聞中來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有著如此大的規模,對市場滲透可謂無孔不入,甚至對那些根本不是讀大學的料的人,也設計好課程、比照其財政能力制定收費標準。如此容易地就能接受正經的教育,為什么還要買文憑呢?這一點,我看是唐駿們最難解釋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