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不能倒退為政策投機
調控的神秘性、模糊性、不規則性,一直是其顯著特征,從而留下廣闊的各自解讀空間,各利益團體在解讀過程中大量夾帶私貨。這是典型的預期不明確的惡果。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2010年是全球和中國從危機經濟走向常態經濟的關鍵年份,宏觀調控是題中之義。但從去年年底至今,對宏觀調控卻一直頗多爭議。
何以至此?不僅僅是理念不同。調控目標所指不明確,讓人擔憂調控的科學性,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調控的神秘性、模糊性、不規則性,一直是其顯著特征,從而留下廣闊的各自解讀空間,各利益團體在解讀過程中大量夾帶私貨。這是典型的預期不明確的惡果。
只有目標清晰、規則獨立、符合公共利益的宏觀調控,才能明確預期。因此,調控的核心就在于明確制度預期,而在具體的調控手段上,則要充分體現專業性、程序性與規則的獨立性。
所謂明確制度預期,是指調控指向重構公平、有序的經濟生態,而不是指在具體的市場舉措上向市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