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規劃之惡地產新說﹙四)
目前的房地產業,是這樣一個大干快上的“惡循環”:黑箱規劃——野蠻拆遷——超強度開發——制造過度需求——迫使財政重復埋單,每個環節都能創造GDP和稅收,每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腐敗和偽政績黑洞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目前的房地產業,是這樣一個大干快上的“惡循環”:黑箱規劃——野蠻拆遷——超強度開發——制造過度需求——迫使財政重復埋單,每個環節都能創造GDP和稅收,每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腐敗和偽政績黑洞
盛行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官倒”,以家電、鋼材等普通商品為目標,進入新世紀,官倒又以房地產開發的新面目重現江湖。
在整個產業鏈中,房屋的有形部分包括設計、建安、裝修、銷售基本都實現了市場化。正常情況下,建筑承包商獲得的僅是社會平均利潤,常常墊資開工,最底層的包工頭和農民工甚至要冒拖欠工資的風險,但在決定無形價值的土地和規劃環節,最缺乏透明度,背離市場最遠,最容易產生壟斷暴利和腐敗現象。
土地管理部門決定的是占地面積,規劃部門決定的是用途、高度、層數,這兩個環節自由裁量權過大,正是腐敗頻出的部分。
現在即使對土地出讓實行了市場化的“招拍掛&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