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正杰 臺獨已經輸掉了
距馬英九入主“總統府”還有月余,由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出任“閣揆”已內部定案?!皽矢笨偨y”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份,參加在海南舉行的博鰲論壇,并與胡錦濤總書記會面,這在島內也引起軒然大波。兩岸關系仍是臺灣具高度敏感性的議題,而其核心爭議則在統獨。
就統獨話題,記者采訪了“中華統一促進黨”黨主席林正杰。林正杰參與了民進黨的創建,曾任民進黨中常委、“立法委員”、新竹市副市長、倒扁反貪運動副總指揮等職。
1、 你從一開始就是“統派”嗎?“臺獨”明確地寫入民進黨黨綱,而你是民進黨創黨元老。
林正杰:就是因為“臺獨”要寫入民進黨黨綱,我才退黨抗議的。從我小學開始,就是強烈的民族主義者,因為我父親是國民黨派到大陸的情報人員,在青海坐牢24年,1983年才放出來。我作為軍眷子女,當然從小就是國家主義者、民族主義者,這是根深蒂固的。我們這一代,特別是軍眷子女、外省人,民族主義的色彩是極強烈的,屬于“自然統”。
2 、“統獨”作為選舉的議題還能發酵多久?有人認為,此次“大選”馬英九的獲勝,是一個分水嶺,以后的選舉,“統獨”將不會成為一個關鍵的、藍綠對決的話題了。你怎么看?
林正杰:這是一個分水嶺,臺獨已經輸掉了。公投的公民投票比例是35%,其中還有相當比例是反對票。而且投贊成票的這些人未必是“臺獨基本教義派”。
3、按你的觀察,民進黨在這次選舉后,會不會有大的政策轉型?比如在統獨立場上。
林正杰:喊“臺獨”的人不一定心里真的認同臺獨,喊統一的人也不一定想統一。有票他們就會喊。政客其實有相當功利主義的考慮,但投票的選民不需要太功利的。
4、民進黨還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基本盤。所以讓他們改變這個基本立場也很難。
林正杰:他們的基本盤不是臺獨力量。只是這些人聽到臺獨不討厭,可以接受臺獨,但他們也未必肯為臺獨而戰。你說他們絕對鐵板一塊不能改變么?也未必如此。意識形態的虛幻性就體現在這里。
“大選”后民進黨在統獨問題上說不定轉型比誰都快,只要他們想清楚了。問題是誰給他們開竅,他們敢不敢?,F在他們的這套“臺獨”論述、思維方式、意識形態是用語言去建構出來的,整套的語言都已經變成自然的反射了,如果要放棄掉這些東西,重新思考問題,少數人或許可以改變,但多數人不是政治專家,他們不愿意。所以,民進黨要把這些被它洗腦的民眾重新洗回來,很困難。
5、民進黨的獨派立場在“美麗島律師世代”是不是很難改變了?
林正杰:下一代可能會放棄“臺灣民族主義”這種論述。
6、為什么?
林正杰:你不要覺得臺獨的人永遠都是傻瓜。所有的政治都是一種可行性的分析,臺獨也是如此。今天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會說,新加坡既然百分之九十都是華人,所以要把它和中國統起來,而是尊重它為獨立國家。臺灣是因為歷史發展過程中很多事件累積到今天,才會使“統獨”有辯論的空間。
7、你覺得兩岸統一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林正杰: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大家還在辯論“統獨”到底是由臺灣人決定還是由全體中國人共同決定。
8、你贊同統獨由臺灣人決定,還是全體中國人決定?
林正杰:全體中國人,但統一的詳細條件,需各自通過憲政程序決定。
9、你覺得兩岸統一談判大概要到多少年后?
林正杰:態度正確隨時可談,三年內完成統一。態度僵化,一百年也談不成。
10、假設兩岸真的到了統一談判的那一天,你預想的景象是怎樣的?
林正杰:人類世界有其荒謬性。人類社會是因為愚蠢,才會有這么多的沖突和對立。談判會有一個充滿情緒的過程,這種情緒可能是狂喜也可能是沖突。兩岸談判通過各種形式已經很多年了,外交話語也變了很多。事實上,要統一是一種民族情感,或是一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統一談判絕對談的是利益,都在談錢。政治本來就是這樣。
(江旋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