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DIY 教育2.0時代
字幕組熱衷義務翻譯國外有意思的公開課,轉貼、瀏覽量最廣的課程和演講構建出一種創新的虛擬大學雛形
責任編輯:沈穎 實習生 李順
●“大學”DIY(do it yourself即“自己動手做”)——字幕組熱衷義務翻譯國外有意思的公開課,轉貼、瀏覽量最廣的課程和演講構建出一種創新的虛擬大學雛形;專注興趣和好奇心的“分享主義者”線下聚會,頭腦風暴,互相激發新思維。我的教育,我選擇,我做主。
●發黃的講稿,一成不變的老師面孔,僵化的大學教育,在教育2.0時代,傳統大學的一潭死水被打破,教育成為一種有趣的 “自組織”,一種機會平等的推進劑,一種新思維的產生和改變的催化劑。
一個農村學生接近哈佛、耶魯的全新路線圖,實在是Web2.0時代與免費網絡商業邏輯聯合打造的“DIY大學”,教育成為一種有趣的“自組織” (CFP/圖)
耶魯大學哲學公開課《死亡》,Shely Kagan教授坐而論道,激情演講。
怎么可以有這樣的哲學課?
“太不可思議了,地球上會存在這樣一堂哲學課,”黃梓姣說,“這是所有人的集體感受。”“腦袋像被通了電源。”
在無美劇可追的夏天,“人人字幕組”發現了這些自2004年起美國常春藤大學就陸續上傳校園官網的課堂視頻,將授課內容翻譯成中文字幕。“冒險來自這樣一個事實,”在哈佛大學桑德斯禮堂,桑德爾教授面對座無虛席的一千多名學生,當然也面對著攝像頭之后不可估量的全球網民,說,“哲學教化著我們,也攪動著我們,它使我們和本已知的事物產生矛盾。這很諷刺。這堂課的難度在于,它在教你一些你已知道的事,它使我們一些本來毫無疑問熟悉的事物,一下子變得陌生。”
黃梓姣,廣州某周刊記者,2010年春節期間在開心網——媒體人扎堆的社交網站——就發現了這條課堂視頻轉帖,這條長達54分鐘的非娛樂視頻其時居然已被轉貼數千次。此前,被轉千次以上的視頻長度基本在5分鐘之內,以玩以鬧為主。這是網絡正在縮短思想集中度的事實,越短越好,否則就跳過。
這一次,黃梓姣卻一口氣把它看完。在桑德爾的正義第一課中,屏幕前的她似乎和地球另一端桑德斯禮堂里的一千多名學生被不斷要求思考一個個道德困境——
A.你開著一輛電軌車,突然剎車失靈,車前方有五個工人,分岔軌道上只站著一個工人,如果你猛轉方向盤沖向分岔軌道,你會撞死那個工人,卻可以挽救五個人生命。你怎么辦?
B.你站在天橋上,看到橋下一輛失控的電軌車快要撞向車前方五個工人,此時你身邊站著一個大胖子,如果你將他猛推下橋,他必死,但他的身軀卻可以阻擋電軌車撞死五個人。你怎么辦?
C.你是醫生,一天夜里醫院突然來了五個輕傷患者與一個重傷患者,只有一天時間,你要么挽救重傷患者的生命,卻得看著另五人死去;要么救治五個輕傷患者使其康復,讓那名重傷者死去。你怎么辦?
春節畢返粵,黃梓姣發現這堂課居然成為同事間的共同話題。7月暑期至,討論這堂正義課的人越來越多,包括實習生、大學同學。
作為一名記者,黃梓姣的經驗是,當身邊不同圈子的人都在討論同一件事情或現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