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的生態噩夢
這實在是一場足以危及國家安全的環境災難,而且,清理漏油的一些化學措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還會可能大于漏油本身
7月15日,BP公司宣布,成功罩住了墨西哥灣海底的漏油點,這場“生態9·11”在持續了85天16小時25分鐘后,終于告 一段落。而在第二天下午,利比里亞籍“宇宙寶石”油輪在大連新港卸油 時又引發管路爆炸起火,又是一場由石油引起的生態災難——“宇宙寶石”在5月5日曾抵達墨西哥灣的德州加爾維斯頓港——也許,它是把墨西哥灣的霉運帶到了中國。
“金牌員工”出事了
完工于2001年2月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曾是業內翹楚,是目前最先進的海上石油鉆探平臺之一。2008年開始,BP公司租用了它。去年9月,“深水地平線”在墨西哥灣泰伯油田鉆出了世界上最深的深水海洋油井。隨后,BP爽快地續簽了3年租約,總價為5.44億美元,相當于每天50萬美金。
2月6日,BP把“深水地平線”派到了馬貢多油井——一個源自《百年孤獨》的悲傷的名字。在BP到達馬貢多油井前,馬里亞納鉆井平臺已經在那里工作了一個多月。因為遭遇“艾達”颶風,馬里亞納受了傷,BP這才派出了更昂貴的“金牌員工”來到此處收拾殘局。
4月20日,鉆探到了最后階段,鉆頭已達海底1400米以下萬米以上的深度,碰到了石油,待澆注在井壁的混凝土凝固,再接一根“油龍頭”到海面的油輪上,石油就能汩汩流出了。
然而,就在當晚9時許,與石油伴生的高壓甲烷氣體頂起了尚未凝固的泥漿,在鉆頭附近海面上噴出73米高的水柱。噴出的甲烷氣體與空氣混合,迅速達到爆炸極限。其時,平臺上有126人。
最初的爆炸導致11名工人死亡,在其余人員疏散后,支援船只滅火失敗,“深水地平線”在燃燒36小時后沉沒,沉沒地點是在出事油井以北400米處的海床上。而在出事地點,原油正從破裂的油井口不停地流出。
4月23日,BP的兩名水下探測機器人報告說沒有發現泄漏;第二天,在美國海岸警衛隊發現漏油后,BP估計每天泄漏1000桶。5月24日,由美國地質勘查局局長為首的泄漏流量計算小組最終給出可信的流量——每天漏油3.5萬桶至6萬桶。
6月14日,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致信BP,提到了BP存在安全隱患的5處失誤,質疑BP在成本和安全的權衡上出現了問題,只求低成本而對安全性重視不足。
“生態9·11”
泄漏事故發生后,BP曾多次興沖沖地宣布可以堵住,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直到7月15日,改良了多次的“大禮帽”法才初步堵住了漏油。消息一出,BP股價應聲大漲7.57%。但很快,又有解釋稱:本次的“大禮帽”只是控漏方案,并非止漏方案。目前,漏油井附近的兩口減壓井正在鉆探,希望打好后注入混凝土和泥漿,最終永久性封死漏油井。但減壓井要到8月中旬才能完工,在這段時間內,想盡可能減少漏油污染,只能依靠“大禮帽10號”。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前,美國最嚴重的漏油事件是發生于阿拉斯加附近的“??松?middot;瓦爾迪茲號”油輪泄漏事故。事故發生于1989年,造成了阿拉斯加灣生態環境的毀滅性災害:2100公里的海岸線遭受污染,25萬只海鳥、近4000只海獺、300只斑海豹、250只白頭海雕以及22只虎鯨死亡。但當時的漏油總量只有75萬桶,只相當于本次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中最壞時約兩個星期的泄漏量(按每天6萬桶左右計算)。
與阿拉斯加的油輪泄漏比起來,本次漏油事件惟一幸運的一點是,泄漏發生在海底,且地處離海岸較遠的熱帶海洋,原油分散甚至降解起來比在冷水中快,海鳥被黏住翅膀而死亡的情況也就不那么嚴重。根據美國地球之友7月16日公布的調查數據,截至當天,在墨西哥灣地區,共發現1387只海鳥、444只海龜和53只哺乳動物直接死于這場污染。
目前看來,對魚類而言,因為泄漏油井噴出的甲烷氣體而導致周圍的海水缺氧是更大的問題。目前,已有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報告,漏油點附近海水中甲烷的濃度幾乎是正常濃度的10萬倍。維基詞典上,墨西哥灣低氧的“死亡區”面積大約有22126平方公里。
低氧之外,威脅還來自用于稀釋石油的化學物質。4月24日之后,BP和美國政府都開始在油污海面和漏油點附近灑分散劑,以消除油污,但分散劑的毒性問題一直被質疑。美國政府甚至想過點燃水面的石油,因為對鳥類而言,原油對棲息地的污染比燃燒產生的煙塵更致命。好幾位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和環境專家也表示過,擔憂清理漏油的一些化學措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可能大于漏油本身,長期看來,讓石油自行消解對環境更好。但很顯然,這在政治和社會輿論上讓人無法接受。
這次污染發生后的幾年乃至數十年里,當地的海豚、鯨鯊和海龜的數目毫無疑問會有大幅下降,魚類和龍蝦也會因棲息地受到污染而流離失所。有報道還提到,泄漏的原油會影響到在海底成長起來的珊瑚礁。
不過,盡管美國媒體對BP導致的環境問題大肆指責,英國媒體卻偶有腹誹?!缎l報》就曾評論說:本次事件對環境并不光是壞事:“為了保證食品安全,美國政府對墨西哥灣88000平方公里的海域禁漁的政策,將很有利于恢復當地已近耗竭的海洋漁業資源,因為墨西哥灣是世界上過度捕撈最嚴重的海域之一。”
危機下的人類
漏油事件后,BP所面對的,是一個糟得不能再糟的亂攤子。在美國,甚至出現了抵制BP加油站的網絡運動;在公司公關部的文件中,BP還表示:允許員工隨便接受媒體采訪,只要他們自己愿意——也是,事已至此,再糟能糟到哪兒去?
除了BP的高管們,也許,受本次漏油事件沖擊最大的人當屬奧巴馬。
3月31日,“鑒于美國對能源的大量需求,同時出于保持美國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奧巴馬宣布部分地取消在美國近海開采石油的禁令,這種態度,與他競選總統期間及就任后一直大力倡導發展清潔能源,并反對解除近海采油禁令截然相反。結果不到一個月,BP事發。
漏油事故發生后,奧巴馬一直要保持一副身先士卒,要“踢(某人)屁股”的架勢,但另一方面,由于事先對深海鉆探中突發事故的應對方案準備不足,他卻幾乎完全依賴BP去堵漏和保護墨西哥灣的鳥類與魚類?!度A盛頓郵報》的評論員就指出:奧巴馬正被迫在一起自己無法控制的危機中扮演指揮角色,不斷地“說狠話”,只會使他顯得“虛弱”。
除了虛弱,還有“孤獨”。5月28日,《經濟學人》的封面圖片是路易斯安那州海岸上孤獨的奧巴馬。不過,這個“孤獨”惹來了不小的麻煩,因為編輯曾利用Photoshop去掉了原照片上的兩個人,以營造“孤獨”的氣氛,這遭到美國方面的抗議。
6月中旬,接受媒體訪問時,被媒體打上了“孤獨”與“虛弱”標簽的奧巴馬說:“墨西哥灣石油泄漏災難堪比9·11。”而在陰謀論者的眼中,這次事件早就是堪比“9·11”的政治陰謀了。
盡管BP一直在弱化自己“英國石油”的面孔,但進入7月后,一起20多年前發生的空難又被舊事重提。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的某班機在蘇格蘭上空爆炸,25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當場罹難,其中189名為美國公民。蘇格蘭最高法庭將爆炸案的空難策劃者——一位敘利亞特工邁格拉希的刑期先是定為27年,去年又因病將其釋放。究其原因,大量猜測指向英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
不久前,4名美國參議員要求美國國務院調查BP從邁克拉希獲釋事件中的獲利。7月14日,希拉里回應稱:“信收到,很顯然,我們將就此展開調查。”
第二天,BP公司發表聲明,承認曾游說英國政府與利比亞達成罪犯引渡協議,但否認自己是洛克比空難罪犯獲釋的幕后推手。它聲稱,自己當時只是告訴政府,“對于英國和利比亞的罪犯引渡協商進程緩慢感到擔憂。”
也許,這種陰謀論的講法只是從側面說明了這次漏油事件造成的影響程度與危害力度——這實在是一場足以危及國家安全的環境災難。
(感謝王大禹對本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