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可畏的日子
這世上有兩種理想主義。務實的理想主義,把附加值指向人命;虛無的理想主義,把附加值指向財貨。
一群有理想的年輕人,沿著晏陽初的篳路藍縷,在鄉村建立圖書館,做全時義工。這是沒有舞臺感的事業,很多時間,人很孤單。最早的修道士安東尼,幾十年隱修在沙漠。有人問,“你成天干什么呢?”他說,“太忙了,天天忙著與魔鬼搏斗。”
人心似海,要么用許多東西去填,要么生出許多攪擾來。少年時我曾努力在心中除掉一位異性的幻影,花了整整一年。所以我知道這位沙漠教父在說什么。理想不能當飯吃,說這話的有兩種人。一種常見的是虛無主義者。對他們而言,看得見的叫東西,花得出去的叫錢,吃得下去的才叫飯。他們只把飯當飯,就算有得吃,也不會謝飯。他們會譏笑理想主義者,不過他們忘了,嘲笑也不能當飯吃的。
為什么輕看、譏笑或藐視別人呢,其實這也是某種理想主義的后遺癥。財富或許是真的,財富帶來的優越感卻一樣是虛的。寶馬或許也是真的,寶馬帶來的身份感也一樣是虛的。
換言之,沒有人不務虛。有人埋頭掙錢,看來務實,其實一輩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