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憂傷?
總是不敢奢望,總是有一種憂傷。這還不僅是對一種“文化所化之人”或者文化“托命之人”的人物的憂傷,而且是一種文化的憂傷……
責任編輯:馬莉
■心靈史
總是不敢奢望,總是有一種憂傷。這還不僅是對一種“文化所化之人”或者文化“托命之人”的人物的憂傷,而且是一種文化的憂傷……
年初,搬到了圓明園東門外,與清華荷清苑只隔一條馬路,于是常去清華園走走:走過了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著稱的荷塘及自清亭,記得第一次讀其名篇時,我還是一個“文革”時期的中學生,那時還不知道平淡的好處而竟對此文大失所望;也走過了早期寫詩并埋于故紙堆、后期則以激烈著稱、與政治發生關涉而竟遭暗殺的聞一多的紀念碑亭,還有同樣早年埋于故紙堆、后來也和政治發生關涉,始則高位,后卻自殺的吳晗的紀念碑亭。
這些紀念碑亭多是新修的、相當醒目,也標注在了清華校園的地圖上。但我知道我的躑躅其實是暗暗地想尋找一塊樸素的舊碑。這塊舊碑以前雖然也拜訪過,現在卻一時不易找到,又不想問人,只在內心默默地希望著碰上。終于在一個薄暮時分,就在一塊熱鬧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