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復蘇:真相還是幻象?
德國光伏企業的補貼政策拯救了中國的光伏企業,但如何擺脫對歐洲光伏政策的依賴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核心問題。
責任編輯:曹海東 實習生 袁端端 汪行東
德國光伏企業的補貼政策拯救了中國的光伏企業,但如何擺脫對歐洲光伏政策的依賴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核心問題。
光伏市場“過山車”
對于北京昌平的昌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而言,這可能是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光伏市場最好的時光。
這家產能為 100兆瓦(MW)的中型光伏企業最近剛剛接到一筆大單——來自德國客戶的近3000萬人民幣的定單合同,“客戶要趕在第三季度13%補貼下調之前安裝,9月前必須出貨。”昌日市場部經理張付勝解釋說。
包括昌日在內的眾多光伏企業,如今似乎又回到了金融危機前“被定單追著走”的時代。“產能和毛利重新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LDK賽維總裁辦公室主任姚峰坦言。2009年同一時間,受西班牙政策轉變,LDK賽維銷售額同期下降達48%,虧損一度高達2.169億美元。
受金融危機影響,西班牙政府的補貼政策巨變,2008年之后,幾乎國內所有的光伏企業墜入蕭瑟的寒冬,國內光伏市場一度一蹶不振,甚至陷入“產能過剩”的漩渦。
誰來拯救中國光伏市場,這一次扮演救贖角色的是德國光伏政策補貼法案。對于“生產在國內,市場在國外”的中國光伏企業而言,政策信號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市場變化。
去年下半年,德國政府欲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