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機器“革命”
工人與機器的算術結果正在逆轉,珠三角勞動密集型行業迎來機器換人的高潮,在訂單依然高漲的當下,機器并未開始“吃人”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彭蕓 楊鵬
■工人與機器的算術結果正在逆轉,珠三角勞動密集型行業迎來機器換人的高潮
■在訂單依然高漲的當下,機器并未開始“吃人”
■ 當工廠套上固定資產的枷鎖,能否倒逼出真正的技術與價值鏈上的轉型升級,尚有待觀察
毛紡鎮的“機器革命”
2005年,大朗鎮毛織服裝生產企業使用的數控織機僅有2000臺,到2008年增長到4000臺,2009年猛增到6000臺。
27歲的銷售員王永周終于等來了他從業以來“最好的日子”。
這位浙江小伙賣的是電腦橫織機——一種通過電腦編程語言對整個織衣系統實行智能控制的機器。一年之前,他一個月才能賣出兩三臺,現在一天就能賣這么多。“最重要的是沒貨”,就像任何一個有“奇貨”可居的賣主一樣,王永周毫不掩飾他的興奮和傲慢,“超過5臺,分兩次給;超過10臺,分四次給,而且,”他頓了頓,“要到9月以后。”
他所在的公司虎王數控總部位于浙江,兩年前還在生產自動麻將機,現在則已全力轉向橫織機這門新生意。去年上半年,他們在東莞開設了分銷點,將機器從浙江運過來賣。短短一年多,井噴的銷售讓老總決定,下個月起,在東莞投資5000萬元建廠。
王永周的門店位于中國毛紡織重鎮——東莞大朗鎮的銀朗路。兩年前,這條雙向四車道的馬路還沒什么人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家電腦橫織機的招牌,織成了一匹橫綢。
這個面積不過118平方公里的彈丸小鎮,已經聚集了45家數控織機公司,其中三分之一是2009年后才開業的。
去年11月,第八屆大朗服交會上,50多家紡織機械企業向組委會申請展位150余個,這是從未出現過的情形,組委會只得臨時將部分展示區改為機械區,將原來的展位幾乎增加了一倍,但仍然難以滿足需求。
據統計,2009年在大朗鎮生產和銷售的數控織機約2.89萬臺,主要銷往珠三角。其中,僅大朗鎮和相鄰的長平鎮就消耗了4000多臺。
大朗鎮招商辦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