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私奔”

莫泰山“公轉私”傳聞背后,是基金界近年來公募轉私募潮流的延續,“高級打工仔”們紛紛結束練兵,開始自己練攤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利安

莫泰山“公轉私”傳聞背后,是基金界近年來公募轉私募潮流的延續,“高級打工仔”們紛紛結束練兵,開始自己練攤 

公募大佬投奔私募,正出現新一波的暗潮涌動。

近日,交銀施羅德總經理莫泰山的離職傳聞,“最?;鸾浝?rdquo;王亞偉卸任華夏基金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引爆了基金業最近最熱門的話題。

2007年至今,已有近30名公募“明星基金經理”投奔私募。這一潮流仍在延續。

莫泰山去留之間

如果莫泰山此次實現 “華麗轉身”,將是近幾年來“公轉私”大潮中首位總經理級的公募人士

莫泰山是否會離開公募而轉投私募?這是近一個月來基金業內最熱門的謎語,至今仍流言起伏。

2005年始成立的交銀施羅德,是公募基金行業的后起之秀,五年來在全行業的表現都相當搶眼。它在大牛市中入賬豐厚——管理的資產規模從2006年的231.2億飆升至2007年的554億,增長了1.4倍。而在2008年的熊市中,其資產規模雖縮水至483.8億,但行業排名逆勢躥升為第12位。到了2009年,排名更上升至第9位,923.9億的資產規模距離“千億俱樂部”僅一步之遙。

這張成績單,莫泰山和時任交銀施羅德投資總監李旭利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去年5月,李旭利掛印出走,加盟上海私募基金重陽投資。公轉私后,李在一個多月里即募資約11億,創下了國內單只私募產品募集規模的紀錄。

李旭利之后,交銀施羅德旗下基金經理鄭拓、趙峰也相繼出走。業界驚呼,交銀施羅德黃金一代,只剩下總經理莫泰山、銷售總監沈斌。

更具標桿意義的是,如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