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自民黨敗選 菅直人相位難保

日本保守土壤堅實,未來政治繼續向右轉的跡象強烈

模仿美國選舉制度,兩年舉行一次的日本參議院中期選舉結果揭曉,原在日本參議院占勉強多數的民主黨,非但沒有達成選前預期的54席的目標。在改選的121個席位中,民主黨僅獲得44 席;自由民主黨成為最大贏家,即使在選前分裂的情況下,仍然攻城掠地,獲得51 席;在這次選舉中異軍突起的是自民黨出走后成立的大家黨,初試啼聲,就獲得10席。

總體而言,民主黨執政聯盟加上未改選的議席,在參議院中總共只有110席。而在野黨的總議席達到132席。在野黨人數超過執政黨,形成朝野分控參眾兩院的格局。一如當年自民黨執政聯盟控制眾院,民主黨控制參院的格局。

民主黨本來期待這一戰能夠贏得參議院穩定多數,形成長期執政局面。為此,在選前民意急挫的險情下,不惜演出首相鳩山辭職,并逼退黨內頭號實力人物、干事長小澤一朗,推舉以往頗有人氣的副首相菅直人臨危授命,擔任首相投入選舉。但是,菅直人與日本選民的蜜月相當短命,在大選中一舉落敗,顯然在民意受權的角度來看,比鳩山前首相都不如,鳩山畢竟是以高票當選的。

選后分析,在經濟低迷、民眾生活貧困化的時候,菅直人提出增加消費稅的主張,無疑于自找麻煩,是導致其敗選的主因。但這只是表面原因,菅直人督戰的民主黨在選舉中失利,更多是由如下原因形成:

第一,可以視為日本民眾對民主黨“政治變天”后的政策措施和施政結果的巨大失望。因為日本本來就是選民大部分保守,這才造成自民黨一黨獨大半個多世紀。讓民主黨上臺試刀,是日本選民的大賭博,期待打破20年的經濟低迷和政治困境,重振日本雄風,誰知鳩山政權跳票連連,新政淪為華麗的口號。

第二,選民并沒有對在鳩山內閣擔任副首相以及財政大臣的菅直人“網開一面”。事實上,民主黨的“換領袖”招數,與澳大利亞執政黨內的政變有所不同,陸克文被副總理取代后,新的領袖在政策上全面修正,其中包括移民難民政策。但菅直人不同,即使在鳩山下臺的最主要契機沖繩美軍基地的遷移問題上,菅直人也是“蕭規曹隨”,可見,日本選民眼睛雪亮,用選票回答了這種“換湯不換藥”的選舉花招。

盡管選后為穩定黨心和民心,菅直人第一時間宣布認輸而不辭職,但菅直人在民主黨內立刻面臨很大壓力。因為他采取了“遠小澤一朗”的人事路線,讓小澤陣營相當不滿,如今選舉結果出爐,小澤陣營自然要追究菅直人敗選的責任,黨內的人事變動勢所難免,這也必然涉及到菅直人的去留問題。這到9月份民主黨對黨首信任投票的時候,就可以見到分曉。

另外,鳩山前首相為了黨的選舉勝利,不惜掛冠而去,小澤也斷然卸下干事長職位,菅直人敗選卻要“霸位不走”,政治道德顯然要遜人一把。更嚴重的是,民主黨經過這次選舉失利之后,竟然成了各黨拒絕合作的對象。

很顯然,各黨認為菅直人在首相位子上難以長久,或許9月份就要首相輪替,內閣改組,現在為了求官位而貿然合作,徒增笑柄,對黨的發展不利;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民主黨將來前途不妙,現在押寶民主黨,未必是政治上的明智之舉。

一葉知秋。奧巴馬打破歷史進入白宮,帶動全球改革風潮,為民主政治中的左派力量帶來的新刺激能量,已經隨著美國日本等新政權的施政不利,而快速萎縮。未來奧巴馬及美國民主黨在年底的國會中期選舉也未必樂觀。

而在日本國內,自民黨在黨分裂的前提下,仍然能取得不錯成績,尤其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成為自民黨拉攏新一代選民的偶像,其他傳統左翼政黨仍然持續衰弱,表明日本保守土壤堅實,未來政治繼續向右轉的跡象強烈。

日本政黨政治經過1990年代中期的自民黨分裂之后的十多年動蕩,在這次選舉后已經顯露未來的方向:那就是社民黨、共產黨等傳統左翼政黨將越來越??;自民黨則從黨內的派系之爭,轉向公開的分流,一分為三。民主黨將代表左翼,自民黨代表右翼,大家黨代表原來自民黨的中間力量,結合公明黨這樣的特殊支持基礎政黨,形成良性的政黨(執政聯盟)輪替,這對亞洲民主化的發展,形成某種參考模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