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中國經濟何處去

我國的貨幣政策從來讓消費者捉摸不透,這讓所有人都處于貨幣貶值的焦慮之中,不得不大買特買資產以求保值

對于近期的中國經濟,溫家寶總理作出基本判斷:二季度經濟增速下降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政策基調是保持穩定。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次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主動調控導致,并認為,下半年經濟調控的主基調是保持政策穩定,核心是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

中國兵法中,戰爭開始之前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結束后要做的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前者是為了不打無準備之戰,而后者是為了休養生息。

中國經濟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

既然經濟已經恢復常態,就無需超常規的刺激政策。我們習慣了給經濟施肥,以為產量高就是一切,對于高品質的低產量容易產生恐懼感。二季度經濟增速略有下降,要求放松調控的呼聲此起彼伏,完全無視刺激政策所產生的副作用。中國經濟患上了高增長依賴癥,將催肥經濟的激素視作萬能仙丹。

穩定的經濟政策是明確預期的關鍵。對于中國經濟而言,有幾個預期非常明確,而有些預期卻十分模糊。

明確的是,中國不能大起大落,否則經濟結構調整缺乏空間與時間。7月16日至18日,溫家寶總理考察陜西企業時,主動提出“既要擴大內需,又必須穩定外需,兩者不可偏廢”。如果就此理解為中國擴大內需政策有名無實,顯然失之偏頗。到目前為止,中國擴大內需的努力、建立社會保障的努力、城市化的努力從未終止。但是,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外需不能大幅下挫,否則中國的城市化無法完成。溫家寶總理從蘋果外銷談到“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顯然是將金融市場中的對沖概念用到了營銷與外貿當中,在各個市場的漲落之間,保持中國外貿的均衡。

中國絕對不會允許重現惡性通脹,造成社會的嚴重動蕩。溫家寶總理考察了西安的經濟適用住房小區,明確提出住房問題涉及千家萬戶,是剛性需求。毫無疑問,中國未來的房地產政策將有大調整,從投資性需求向剛性需求的轉變不會改變,房地產將從2003年的以商品房滿足住房需求,回到1998年的以保障房與商品房滿足需求。

而溫家寶總理臨時下車詢問房價、菜價、就業、收入的細節,顯示對于生活成本控制的關心。生活品質可以通過物價下行或者工資上行實現,只要生活成本穩定,資產品價格的高低僅作參考。

被人忽略的是,溫家寶總理對于企業內生發展動力與高技術的強調。在西安考察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時,直接表示,要永遠記著,高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靠我們自己。6月25日在阿里巴巴的考察,提出了生產、流通的關系,為此后民間電子商務、金融帶來了希望。在陜西汽車集團下屬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調研時,溫總理明確表示,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將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但是企業的發展終究要靠內生的動力,這就要求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開辟新市場。

不過,在具體手段上,政策預期仍然十分模糊。

如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否以通貨膨脹作為目標。我國的貨幣政策從來讓消費者捉摸不透,這讓所有人都處于貨幣貶值的焦慮之中,不得不大買特買資產以求保值。在房地產稅一時難以推出、加息前景不明確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手握重金者察言觀色、等待時機入市抄底者不少。

大型企業改革遲緩、小型企業仍然受到不公平對待,小額信貸公司沒有成長的空間、一些符合中小企業貸款規律的中小銀行沒有受到重視,而對某些效率低下的大型企業在證券上市大吃小灶,可見,某些政策骨子里存在著對于民間市場的深刻不信任。加上中國存在較大范圍的逆向激勵機制:干實體經濟的稅負重于干虛擬經濟的,證券市場的上市資源成為各地政府爭奪的唐僧肉,無怪乎有許多企業家搖身成為投資家,干高科技的人就等著上市享受成長性。

中國經濟處于金融危機強刺激之后的休養生息期,也處于改革開放30年后的重大調整期,需要對實體經濟減稅,清理權貴企業,重建虛擬經濟的稅費。我們不能指望天上掉餡餅,但可以指望“不屈的靈魂”與立足于培育中產階層的公平的規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