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民謠超越搖滾

臺下是穿長裙的姑娘、Tee上印著“靠譜”的青年、頭戴棒球帽的中年男人、滿頭小辮的民謠愛好者;臺上,云南原生態的山人樂隊唱著《跺腳歌》和《三十年》,花花綠綠的彝族弦子與五光十色的燈光效果迷了眼,多冷的空調也降不下人們的熱情。閉上雙目,你會誤以為到了麗江。

7月23日晚上,廣州雕塑公園TU凸空間內,“榕樹下·民謠在路上”演唱會開鑼,現場集結了周云蓬、張淺潛、川子、馬條、山人樂隊等國內民謠界腕級人物,偌大的空間座無虛席,工作人員還在不斷加椅子,有人索性坐在窗臺上,甚至站著。一路走來,演唱會票房火爆,似乎重新刮起了16年前的校園民謠旋風。

“十三月唱片”的CEO盧中強直言,民謠的復興跟搖滾的無能有直接關系:“魔巖三杰之后,內地的搖滾樂在整體衰退,這就給了民謠空間,現在民謠這塊的創作力量要遠遠大于搖滾。”

華語樂壇和唱片業的持續低迷,讓低調樸素的民謠音樂異軍突起,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民謠歌手的勝利,也讓唱片公司欣喜。中國有那么多民族,“民族味”能夠做足;而宗教、愛情、戰爭、工作、飲酒、舞蹈、作樂、祭典,敘事、敘物、敘史、敘人等主題,為民謠提供了許多素材。民謠是中國流行音樂最重要的聲音之一,它蘊含著音樂人的獨立品格和人文精神。

我左邊的姑娘望著臺上的張淺潛,若有所思地突然說,“張淺潛老了。”不變的是細碎、執著、撕裂感的音樂,一如既往的果斷、堅決、敏感、狂野。川子的《我要活著回家》唱哭了我右邊的青年。唱到《今生緣》時,場下所有人都站了起來,“朋友啊,讓我們一起牢牢銘記呀,別在乎那一些憂和傷。”令人感動得一塌糊涂?;畹孟袷自姷鸟R條滄桑依舊,一首歌一段故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周云蓬沒唱《中國孩子》,低沉的嗓音吟唱出悠揚婉轉的《九月》,含著幾分悲壯。這一晚的歌確實太美了,每次換人上臺,觀眾都一再高喊“Encore”,舍不得他們下臺。

在流行歌曲流水線操作的今天,民謠特有的清新淳樸更能讓人放松神經,更有個性,歌詞也更有味道。民謠,本身就代表著一種生活的態度與在路上的狀態,貼近生活,回歸本質。國內近幾年的民謠作品,無一不指向社會現實。“只描述不批斗,戲謔甚至嘲弄,疼痛但不絕望”。盧中強認為,正因為新民謠擁有這樣一種溫和的批判力,所以能在劇變的社會中崛起。

廣東站巡演結束后,“榕樹下”網站總編輯王小山在微博上寫道:“有朋友問,榕樹下民謠在路上會不會有唱片,我想起了我的朋友老六有次跟裴艷玲老師吃飯,也問裴老師差不多一句話,裴老師說(大意):聽到的就聽到了,聽不到再也沒有了。我們的演出跟裴老師的不同,但永遠是,現場最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