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三峽大壩能頂住長江洪峰的挑戰嗎?
現在有一個曲解,以為三峽大壩泄洪造成了洪水,事實上三峽不攔洪的話,下來的洪水更大
7月20日早晨8時,長江上游洪峰抵達三峽大壩,流量達70000立方米每秒,接近20年一遇。這是三峽大壩建成以來的最大洪峰,超過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上游洪峰最高值。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水壩,防洪總庫容達221.5億立方米,壩頂海拔高度為185米,正常蓄水位為175米。建壩之初,有關方面曾稱三峽大壩能抵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甚至“萬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此次洪峰經大壩瀉洪,引起世人對大壩能否控制長江洪峰、該不該建壩等議題的關注和疑慮。本刊就此采訪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副總工程師、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程曉陶博士。
1 現在的洪澇形勢怎樣?
程曉陶: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實際形勢是局部災情偏重,總體尚未超出正常年份。
2 為什么?
程曉陶:因為到現在為止,所有的災害都是在中小河流、山區河流,唯一在渠江邊上的廣安,是洪水水位超紀錄而受淹慘重??傮w上看,目前還沒有哪條大江大河出現流域型的大洪水。
3 這次洪災比1998年的更嚴峻嗎?
程曉陶:沒有。98年是流域型大洪水,現在是局部型洪水。1998年長江上游有8個洪峰,現在上游才來了一個洪峰。98年時,珠江、閩江、長江、松花江等幾大流域同時發生特大洪水。今年的暴雨,5、6月份是在江南、華南,7月份后是在長江流域,上旬暴雨中心先在下游,中旬之后才西移到上游,這就避免了98年那種“上大洪水”與“下大洪水”遭遇的情況。
4 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究竟如何?
程曉陶:三峽在規劃設計時,防洪能力是經過論證的。三峽建成之后,長江干流的荊江河段,結合分蓄洪區的運用,防洪能力能從此前的4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這個是有明確說法的。其他的不確定。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河段的堤防,無論北決或南決,受災人口都在800萬以上,一旦決堤回很突然,這種災難的后果是毀滅性的。所以三峽建設是把防洪作為第一任務,尤其是保護荊江河段的安全。
5 也就是說,受益的河段也主要是荊江河段?
程曉陶:最重要的能力就顯現在荊江河段,包括武漢,可以考慮跟漢江錯峰,避免武漢高水位的發生。三峽水壩不能夠解決所有長江流域的洪水問題,洞庭湖區、鄱陽湖區的洪水,三峽都是攔不住的。
6 有網友問,在長江中下游吃緊的情況下,為何三峽水壩仍以4萬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開閘泄洪?
程曉陶:這只是一種防洪措施?,F在有個曲解,以為三峽大壩泄洪造成了洪水,事實上三峽不攔洪的話,下來的洪水更大??匦沟?0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是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遠未超出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
7 三峽大壩在長江流域防洪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程曉陶:骨干工程的作用。一直以來,洪澇最嚴重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口又密集,歷史上如1860年和1870年的大水災,死亡人數都是數以萬計的。
三峽水庫是減輕上大洪水對下游的威脅,即“上大洪水”不要和“下大洪水”遭遇,同時盡量保持流量不要超過荊江的泄洪能力,這是三峽水壩要起的作用。今天如真發生流量達11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沒三峽工程的調蓄與分洪區的運用,荊江大堤很難守住。
8 三峽水壩兼具抗洪、發電、航運等多重功能,它如何平衡防洪和發電需求?
程曉陶: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2009年,三峽蓄水正好碰上了江南干旱,根據國家防總的要求,三峽增大了一兩千下泄流量(以緩解下游旱情),水位沒有上蓄到175米,犧牲了一定的發電效益。但事后有人說,加大的泄量對下游緩解旱情并沒起到作用。
9 此次洪水來襲,三峽水壩的調度情況如何?
程曉陶:總的來說,平時的調度,由三峽公司決定;洪水來的時候,防洪安全第一,此時由防總掌握。
10 這里面涉及到長江防總、三峽集團、國家防總等多方面主體,統一群調難點在哪?
程曉陶:水庫調度在防洪、發電、航運,以及防止地質災害之間,有些訴求是相互矛盾的。國家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在什么情況下哪個目標是第一位的。所以到防洪時,防洪是第一位的,其他訴求都要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