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會沒有中國夢呢? 從鄉愁到美麗島

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份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繞,不是“中國夢”嗎?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常仙鶴 趙大偉 石瀟 溫燕婷

我們的“中國夢”

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還有中國夢嗎?”

沉靜下來思索,1952年生在臺灣的我,還有我前后幾代人,還真的是在“中國夢”里長大的,我的第一個中國夢是什么呢?

我們上幼兒園時,就已經穿著軍人的制服、帶著木制的步槍去殺“共匪”了,口里唱著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作“反攻大陸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

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

大陸是我們的國土大陸是我們的疆域

我們的國土我們的疆域

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 不能讓俄寇盡著欺侮

我們要反攻回去我們要反攻回去

反攻回去反攻回去

把大陸收復把大陸收復

這不是一種“中國夢”嗎?這個夢其實持續了蠻久,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圖騰,也被人們真誠地相信。

倉皇的五十年代進入六十年代,“中國夢”持續地深化。余光中那首《鄉愁四韻》傳誦一時: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1949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殘酷的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海島上。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份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繞,不是“中國夢”嗎?

圖①

 圖②

夢的基座是價值觀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種“悲憤”的情結中掙扎著,我這代人在他們鄉愁的國家想象中成長。但是支撐著這個巨大的國家想象下面,有一個基座,墊著你、支撐著你,那個基座就是價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么?臺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見圖①)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里面,墻壁上也有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里找出那個最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

小的時候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里對孩子的解釋: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篇“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于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顧炎武“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這些價值在我們小小的心靈有極深的烙印。

2006年臺北上百萬的“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臺,臺北的夜空飄著大氣球,一個一個氣球上面分別寫著大字:“禮”,“義”,“廉”,“恥”。我到廣場上去,抬頭乍看這四個字,感覺好像是全臺灣的人來到這廣場上來開小學同學會了??粗撬膫€字,每個人心領神會,心中清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