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的反骨精神
有人問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湯川秀樹,為什么日本另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朝永振一郎、江崎玲于奈和他,都出身自“京都三高”?
責任編輯:馬莉
■道古思新
京都大學的師生為了學問的自由和大學的自治,與官僚體系激烈抗爭,展現學風士格的一段歷史,稱為京大事件。二十年之后,瀧川幸辰成為京大第十五任校長。黑澤明戰后的首部名作《青春無悔》即以此為背景
有人問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湯川秀樹,為什么日本另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朝永振一郎、江崎玲于奈和他,都出身自“京都三高”?
三高即第三高等學校,即京都大學的預備校,戰后改為京都大學的教養學部。日本舊制:小學六年、中學校五年之后,另有三年的高等學校,相當于大學的預科。
湯川回答:“我們只是特例,以此來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