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污染“拐點”在哪里?
過往的國外環境治理經驗表明,隨著經濟增長水平的提升,環境在一定階段內受到危害,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環境態勢又出現良性逆轉。中國又是怎樣呢?
責任編輯:曹海東 孟登科 實習生 汪行東
過往的國外環境治理經驗表明,隨著經濟增長水平的提升,環境在一定階段內受到危害,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環境態勢又出現良性逆轉。中國又是怎樣呢?
“現實對數據提出了質疑。”周宏春,這位中國環境科學會環境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毫不客氣評價中國環境現狀。
此前,官方一直對中國環境問題小心翼翼評價。2007年,中國環境公報以顯著篇幅表示:這一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現‘拐點’,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實現雙下降”,“多項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拉開序幕”。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讓所有人懷疑“拐點”的真偽。
公報發布兩年后,2009年官方媒體稱,中國政府在6年內投入了910億治理污染最嚴重的“三江三湖”,但水質仍然較差。以太湖為例,水質“連降三級”:從上世紀80年代的Ⅱ類水為主下降至Ⅴ類、劣Ⅴ類。
《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00年到2008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從1010.3億元上升到4490.3億元??梢哉f,中國走的是一條昂貴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