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一場清潔革命
中國面臨獨特的環境問題和壓力,沒有任何現成的模型或者理論可以適用。中國目前在環境保護上進行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礙,來自政府是否有能力為了保護公眾的利益而采取措施。
責任編輯:孟登科 曹海東 實習生 汪行東
中國面臨獨特的環境問題和壓力,沒有任何現成的模型或者理論可以適用。中國目前在環境保護上進行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礙,來自政府是否有能力為了保護公眾的利益而采取措施。
南方周末:中國最近幾起環境污染事故都與化工產業相關,你們曾經是如何解決化工產業與環境安全問題的?
保羅·費拉羅:在化工污染上我們經歷過類似的階段。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承受五十多年前的環境污染代價,很多地方由于化工原料的堆積和滲透,使得開發起來很危險,并且成本昂貴。盡管如此,通過禁止某些化工原料的使用、制定限制標準以及提供透明可靠的化學物生產和廢氣信息(例如美國的“有毒物排放清單”),我們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托馬斯·斯特納:在歐洲,化工作為支柱產業的時代已經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了。那個時期,也見證了歐洲各國政府環保部門的建立、相關環保法律的建立以及大規模非政府組織和公眾運動的開始。之后八九十年代,關于企業的污染丑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X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