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辦“獨立”:拉起隊伍,急攻醫改
這個專門負責醫改的臨時性機構有了“正式戶口”,成為一個設在國家發改委的常設機構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郭力 實習生 李順
從中央到地方,整個醫改辦系統,正在紛紛“獨立”。
此間專家說,醫改辦“做實”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一個可以“被問責”的實體。而新部門的權威和效力,將在本月底關于公立醫院改革的匯報中得以檢驗。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新醫改召開中外記者新聞發布會。醫改關系所有中國公眾,而醫改辦系統“獨立”后的作用,亦被寄望頗深。 (CFP/圖)
被認為步入深水區的新醫改,在推進一年多后等來了一針強心劑。
國務院醫改辦在6月末的一份通知中透露,中編辦已經批復了它的機構和編制。這意味著,這個專門負責醫改的臨時性機構有了“正式戶口”,成為一個設在國家發改委的常設機構。
不僅是中央,在地方上的一系列醫改辦系統也都在紛紛獨立,南方周末獲悉,目前除山東省醫改辦19個人的編制已獲批外,設在湖北省發改委下的湖北省醫改辦也打算從現在只有5個編制的處級機構,升格為12個左右編制的更高層次常設機構,目前正等待省編辦批復。
南方周末采訪的此間專家認為,在部門利益之爭已成醫改最大阻礙的背景下,醫改辦“做實”,并設在相對比較超脫的國家發改委,今后協調各部委利益時將更加游刃有余,而其對地方醫改的督導力度也將更加大刀闊斧。
那么,這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有多大的權力?在矛盾林立的醫改深水區,它真的能充當一個強力的領航者嗎?
規格高、任務重
一位接近國務院醫改辦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國務院醫改辦的編制在15人左右,下設三個部門,其權力半徑相當寬廣,以這么少的人領導一場涉及13億人的醫改,醫改辦的壓力之大可以想見
能夠彰顯國務院醫改辦地位的是一份高規格的領導名單。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擔任,這位正部級的高官還兼任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該小組是中國經濟的核心領導和決策部門。
另外三位副主任的規格同樣不低——他們抽調自另外三大醫改核心部委: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