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傳統的絕唱

人稱梁漱溟乃“最后的儒”,比照這稱謂,張充和可稱“最后的文人”。她兼擅詩、書、與畫,可稱三絕。

責任編輯:劉小磊

張充和的例子,實不足說明傳統的文化,是可延續于現代的

這冊精美的小書,頁碼不過二百余,前冠余英時先生一長序,后綴作者憶往的文字兩篇,與編者白謙慎教授的一短跋。余下的篇幅,便是標題稱的“詩書畫”了。“詩”乃合詩、詞而言,皆作者手錄。“書”有手卷、扇面、對聯、題簽、手稿諸形制,始于抗戰,終于2003年。畫則是半個多世紀來,作者“偶涉丹青”的鴻痕;一“詩書畫合璧”的冊頁38開,最為巨制。此外又有作者常用印的印文兩頁,張充和六十余年的筆墨生涯,可略見于此。

張充和生于1914年,即清垮臺的第三年。曾祖張聲樹,乃晚清著名人物;他初由淮軍起家,后官至兩廣總督,通商事務大臣。因家族“老派”,張充和在新式教育盛行的民國初,卻在家館中受教育,教育的內容,當無外書法(當時叫“寫字”)、古文辭等。16歲時,她方于蘇州上新式學堂,爾后入北大國文系(1934年),甫一年,又病休回蘇州。則知她的正式教育,是在老式家塾里完成的。這教育的經歷,一方面在她身上,烙下了傳統文人的印記,另一方面,也涂就了我們后來心目里“張充和形象”的底色。

張充和步入公共文化生活,乃受時代影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