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處在艱難轉型中——吳敬璉訪談錄

我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不能出錯。人們并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是政府權力太大,反而認為是政府管得不夠,希望用擴大政府權力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戴志勇

"1990年代國企改革進展不多,政府改革進展不多,法治進展不多,這都是它的缺陷。"

" 如果強勢政府強化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叫市場經濟,而叫權貴資本主義了。鄉鎮企業改制意義極其重大,是繼農業承包之后一次大的革命,改變了中國經濟最基礎的結構。"

" 我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不能出錯。人們并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是政府權力太大,反而認為是政府管得不夠,希望用擴大政府權力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現場訪談,易中天先生(右)與吳敬璉先生相互致意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沒有法治上的推進,經濟改革走不遠

南方周末:新世紀頭10年,中國經濟從GDP來看一直在以10%的速度增長,但即便取得如此不俗的成就,為什么社會上仍有一些不滿的聲音?

吳敬璉:我想可能有這么一個問題?,F代化的過程往往是各種矛盾被暴露、被釋放,而且有時變得激化的一個過程。發展經濟學有個可以說是定理性的概括,就是說:在現代性已成為現實的情況下,這個社會趨于穩定;但在這個現代化的過程之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而且容易激化。

舊體制下,雖然整個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大眾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但整個社會是一個凍結的狀態,大多數民眾也不知道可以有另一種生活?,F代化的過程中, 人們發現幾千年留下來的舊體制可以打破,自己還可以過另一種生活。于是,期望值就變得很高??蛇@種具有現代性的社會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當這個期望值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拉得很大時,就蘊藏著一個矛盾激化的危險。我想,現在的中國也是這樣。世紀之交,我們的經濟總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前20年改革所積累起 來的能量的總釋放。但與此同時,各種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了。

南方周末:有一般的規律起作用,但是不是也有時代的特殊性在起作用?換句話說,1990年代的市場經濟是向上生長的過程,簡單而明快。比較而言,2000年以后是不是更復雜一些?

吳敬璉:
這樣說大體上是對的。但1990年代固然向上,也不無遺憾。1990年代國企改革進展不多,政府改革進展不多,法治進展不多,這都是它的缺陷。事實上,沒有政治體制尤其是法治上的推進,經濟改革是走不遠的。但 1990年代我們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所以,到了2000年以后,缺陷逐步擴大,只是因為經濟高速增長,有些缺陷被暫時掩蓋了。

政府成市場主體,就不叫市場經濟了


南方周末:如果順著您剛才的邏輯展開,過于強勢的政府加市場經濟,本來只應該是一種過渡狀態。

吳敬璉:對,只能過渡,而不能一直強化,以致成為常態。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點,是自由的、自主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X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